9.4 “我”是下一个马云——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9.4 “我”是下一个马云——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在2015年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总决赛上,李克强总理对大赛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中不断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潜质,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增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成为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重要内容,也成为我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挑战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新业态不断涌现等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高校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大生力军,是为推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创新型人才的有力支撑。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突破,也是当代大学生绽放自我、展现风采、服务国家的新平台。持续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是高校面临的新任务。其中,“双创”教育与劳动教育全方位的深度融合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创新举措。

第一,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劳动创造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是当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个人素质。劳动教育的价值引导,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个人意识支配个人行为,个人行为同时也反映个人意识,如果没有劳动意识的引导,创新创业活动将失去劳动根基。大学生如具备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更能促进他们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激发劳动创造力。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的社会群体,富有极强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他们有较强的主体性、自觉性、能动性和敏锐性,有巨大的潜力和强烈的创新创业的愿望。通过劳动教育的融入,大学生更能选定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案。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正确引导,激发大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正确认识自己,培育创业意识从而发掘自我潜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创造出劳动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第二,丰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具活力。要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教育的融合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融入校园文化当中。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高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劳动创新能力、劳动创业意识的培育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当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新动态,高校内部各部门要整合、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做到定期沟通,与时俱进,同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同时,更要发挥高校与家庭、社会、政府协同育人的新优势,“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发挥各个育人环节的资源优势,实现协同育人作用最大化。

除此之外,在培养目标上,必须面向全体大学生坚持渗透劳动教育观念,在教学课堂和校园特色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形成学习实践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构建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使课程更有针对性,培养过程更具活力,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第三,完善“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劳动情怀是对劳动饱含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感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情感是劳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一方面,需要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教育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劳动情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课程是育人的基本途径,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课程设置关系到如何培养学生、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结构,融合课程除了要提高学生劳动意识、根植学生的劳动情怀,更要有的放矢地通过“创新创业+劳动教育”体系,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的“创新创业+劳动教育”体系涵盖大学生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两个层面,以课程为载体。以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例,其突出特点就是“从做中学”,这要求师生能够走出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育,以经验性学习为手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最终实现劳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课程和实践环节,一要结合专业的课程,在专业中融入创新创业+劳动教育,以知识体系的学习让学生在“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尊重创造”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尊重劳动”的重要价值。二要创新特色课程,培养劳动价值观,培育劳动意识,以鲜活的劳模、大国工匠等素材充分阐释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

第四,围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内教学实践、课外活动实践、校外实习实践三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一是课内教学实践。引导教师、学生重视并有效利用实验实践教学课时,加强实操实训等体现劳动技能的课堂教学活动。加大立足“劳动+”的学生创新创业类科研立项,提高立项率。二是课外活动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来提高劳动意识,获得劳动能力,让学生尊重劳动者、理解劳动平等。在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扩大学生劳动参与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在寒暑假和实践周下基层参与生产劳动、参观实训基地,利用专业特点,参与讲述劳动者的故事,弘扬劳动精神。学校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带来的收获。学校还可成立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沙龙、路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三是校外实习实践。通过鼓励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劳动习惯。

第五,搭建创新创业与劳动教育融合平台,推动多方协同合力。高校建设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基地是大学生劳动实践和劳动创造的实践平台,对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成长,对于学生获得真实的创业体验和劳动体验,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很多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聘请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首先,面向全校范围遴选项目团队,为获选项目团队免费提供创业园区办公场所和公共设施,甚至还可提供数额可观的创业基金,为创新创业项目搭建指导服务平台,建立具有劳动精神的服务团队,对他们实行全程指导和服务。其次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美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其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积极推动企业进校园,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要加强高校与企业、劳模共同育人的模式,建立融合平台。首先,促进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将研究机构设立在高校,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其次,发挥企业中劳模作为创业导师的优势,凭借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历,为在校大学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树立榜样形象;最后,利用劳模所在企业与高校共同搭建的平台资源,可以将教学实践场所延伸到校外,结合社会需求开展劳动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活动等,更好地发挥多方协同合力,实现实践育人。

小故事大道理

戴韵峰:创业须过“败、苦、辱”三关

创业七年后,戴韵峰说,创业和创新需要一种精神——专注加坚持。

“很多人不理解什么叫作专注。我理解的专注就是心无旁骛地去感受自己跟这个世界的互动。随心而动的状态就是一种创业者的专注。”他说。

2011年,还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七年制本硕连读时,戴韵峰就悄然启动了自己的“创客”计划。一年后,深圳市金华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还在做学生时,戴韵峰就开始关注中医标准缺失的问题。他希望依托国际医疗术语库,建立起中医与国际标准的对应、关联,最终实现中医的标准化和数字化。这样,当所有关联建立后,中医中的“胸闷”就能够与西医的“胸痛”作对应;而“不寐”“少寐”“眠差”也能自动关联到“失眠”。方法有了,中医素材却成了大问题。大批的文献资料仍未成为电脑中的中医素材,只好采取土方法将《伤寒论》《内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四本中医经典全文全部人工录入电脑,并整理成7000多条经验,每条经验都有病因和药方。完成这个步骤花费了1年多的时间,“手打”团队也从最初的10人增加至30人。现在这个申请了著作权的数据库整合了约800本中医书籍、7000味中药、6万首方剂、460个中医穴位。通过他们的微信公众号,读者可免费查询这些中医内容。该功能目前已经吸引了7万多名中医粉丝。由此戴韵峰迈出了“创客”梦想的第一步。

然而路途并不平坦。2012年春天,戴韵峰焦头烂额:研究生刚毕业,留在广东省中医院的ICU病区当医生,白天上班,晚上创业,同时还要承受团队骨干出走的压力。由于股份谈判破裂,公司技术总监、产品经理离职并删除了进度过半的产品源代码。但也是在这个时候,国家出台政策放开医疗市场、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戴韵峰觉得这是医患互动平台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为此他决定辞职创业。

他拿出了工作时积攒的30余万元,还特别找银行和朋友借了30万元。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疯狂找人——找团队、找投资人,一个月下来,积累的名片有数百张。通过App和网页平台,一个全新的“淘宝”式中医院建立起来。“金华佗”与有资质的中医医生签约,全国各地病患注册上线就可以挑选医生问询。病患只需要输入自己的病症关键词,平台就会“跳”出相关的医生,并确保系统在3分钟内应答、医生在24小时内接受问询;患者的付费支付到第三方平台,等待患者确认并打分之后再支付给医生。如果患者给医生以差评,且其所说的依据得到事实的确认,第三方会将钱退回给病患。在“金华佗”的平台上,患者除了可以向医生咨询之外,还可以保存自己的伤病档案,并挑选自己的家庭医生,进行线下的问诊;医生们还会在平台上定期开展义诊、举办养生讲座。根据2013年的数据,全国有80万名中医医生。在医生多点执业的趋势下,互联网式医患市场蓄势待发。目前,“金华佗”已经与全国350多个副主任及以上级别的医生进行签约——这些医生是团队一个一个打电话、拜访“争取”来的,最高峰时每天活跃粉丝7万多名,以广东地区的用户为主。

2015年,团队搬迁到了海珠区,并开办第一家“写字楼”里的中医体验馆,旨在打造“一站式中医执业孵化平台”。2017年年初,正式开启中医师承项目。在不断向前奔跑的过程中,金华佗不断强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金华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医医学,促进中医更好地传承发展。

在外人看来,获得两轮风投后,他们现在的腰包比以前鼓了,四处举债的苦日子成了过去时。但是事实上,团队作风还是很“抠”,正餐也只舍得吃最平常的快餐。“创业者如果觉得自己富有,就离失败差不远了。是不是真的有钱,得看我们今后的运营情况。”这是戴韵峰常对核心团队说的。

当了五年“创客”,他总结了几条“激励语”:“多阅读,多观察,才能有火眼金睛,才能发现哪里有机会”,“多思考,但是不要想太多,起跑前不要停留在决策泥潭,起跑后要少犹豫、多坚持”,“闭上嘴,迈开腿,少说话,多干事”……总结起来好似云淡风轻,但是创业途中总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坎坷和辛酸。“每当遇到困难,我总会想起年幼时生的那场大病,以及借助中医得到康复的奇妙过程。在那之后,中医成了我的信仰,我决定为中医的创新发展贡献青春才智,用我的中医梦,助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今后的路途任重道远,我坚信:创业能过‘败、苦、辱’三关,可望有成。”

思考与感悟

学完本章内容后,大家应该对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现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请根据你自身的条件以及专业学习的情况思考:你该如何结合劳动教育开展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