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工贵其久,持之以恒

5.2.1 工贵其久,持之以恒

工匠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持久的态度、严谨的作风,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俯下身子踏实做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体现的就是这种务实肯干、持之以恒的精神。

被誉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徐立平,从1987年开始,就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由于火药材质韧性很强,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的力道难以把握。一刀切下去,切多或者留下刀痕,造成药面精度数值与设计不符的话,在发动机点火后,火药就不能按照预定的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发生爆炸。小小的刀痕,便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全中国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而徐立平一做就做了32年,成为20个人里最出色的一个。0.5毫米是固体燃料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值,而徐立平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还没有两张普通打印纸厚,堪称完美。超高精度的修整技艺背后是他32年如一日的坚持。

中建五局的翟筛红,曾经是一名务工人员,从木工学徒到全国木工状元,20年执着于把木工活做到了极致,能用肉眼看出3毫米的误差,面积再大、形状再复杂的料他都能下。中铁五局的张成,23年坚守在制梁场,从普通工人到梁场副队长,专注做好预制混凝土箱梁,参建过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10个大项目20余座大桥,制梁2000多片。他在哪儿,哪儿的质量肯定好。在建站和生产900吨箱梁史上,他创造了中国中铁新速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看上去顺其自然的成功背后都是厚积薄发的水到渠成。要让任何“不可能”变成“可能”,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