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 高职高专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
关于劳动,恩格斯指出,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提供劳动的材料,而劳动则把材料变为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对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地位的一次高度提升,是对高等教育营造崇尚劳动风尚的一次强力倡议。
劳动教育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奠基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没有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就不能接地气,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没有社会竞争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劳动者,我们写文章应精心谋篇布局、雕琢语句,我们做学问应潜心钻研、探索创新,我们做工作应该心无旁骛、认真研究。作为社会所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自己的劳动精神。
首先,要与时俱进地运用新技术来培养自身的劳动精神。我们生活在一个先进技术、人工智能大量存在的社会,生活在一个技术劳动无处不在的社会,处在“互联网+”社会生态环境之中,需要跳出传统劳动教育的窠臼,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式。比如,我们在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常规的劳动实践活动时,可以结合“互联网+”的新技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我们的劳动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其次,要通过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培养自身的劳动精神。不同性质的劳动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劳动成果的呈现形式也会不同。劳动种类可谓多种多样,有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手工劳动、机械劳动,科学劳动、技术劳动,常规劳动、智慧劳动,等等。什么劳动内容、什么劳动形式适合什么类型的学生,是需要科学论证和科学研究后才能确定的。创新始于劳动,劳动教育的创造性是由劳动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关联性所决定的。通过不断创新劳动实践内容,使劳动形式多样化,才能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创造性和社会竞争力。
小故事大道理
80后用科技革新改进生产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劳动创造价值永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地劳动,才能不断地创造价值,推动历史的车轮往前走。”“80后”产业工人秦世俊在参加完劳模表彰大会后说。
秦世俊参加工作14年,累计完成25年的工作量,实施技术创新、小改小革660多项,提高生产效率1至8倍。“我庆幸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踏实的起点。”在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秦家“两代劳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秦世俊的父亲曾被评为公司十大劳模之一。如今,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一身臭汗、满襟油泥,是父辈车工们的形象。“与父亲不同的是,现在产品加工靠软件控制、智能化操作,不仅劳动环境、强度大大改善,而且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也成倍提升。”秦世俊说。
尝到了超越父辈的甜头,秦世俊在追求数控加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研究出“逆向思维、反向采点”的加工腹板新方法,将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在加工新机型尾减安装平台时,他创新的方法让零件加工周期一次性大幅缩短,加工成本降低了75%。
“工作条件越来越好,工作效率越来越高,这样的变化说明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工作13年就当上高级技师的秦世俊说,“但不论怎样,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基础不能丢。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间,年轻工人一代才能走好现代工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