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高凤林:铸火箭之“心”的大国工匠

7.2.1 高凤林:铸火箭之“心”的大国工匠

高凤林,1962年生,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最美职工获得者。在他的手中,焊枪是针,弧光是线,他追寻着焊光,在火箭发动机的“金缕玉衣”上焊出了一片天。

高凤林参与过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他焊接过的火箭发动机占我国火箭发动机总数的近四成。他攻克了长征五号的技术难题,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说高凤林是“金手天焊”,不仅因为早期人们把用比金子还贵的氩气培养出来的焊工称为“金手”,还因为他焊接的对象十分金贵,是有火箭“心脏”之称的发动机,更因为他在火箭发动机焊接专业领域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金手天焊”是高凤林技艺高超、屡屡攻克焊接技术难关的写照,更是新时代航天高技能工人风采的体现。

矢志报国,航天事业练就焊接神技

刚迈出校门的高凤林,走进了人才济济的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跟随我国第一代氩弧焊工学习技艺。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画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更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渐渐地,高凤林日益积攒的能量开始迸发出来。

20世纪90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曾一度成为研制瓶颈。全部焊缝长度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多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现烧穿和焊漏,不但大喷管面临报废,损失上百万元,而且影响火箭研制进度和发射日期。高凤林和同事经过不断摸索,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然而,焊接出的第一台大喷管经X光检测显示,焊缝有200多处裂纹,大喷管将被判“死刑”。高凤林没有被吓倒,他从材料的性能、大喷管结构特点等方面展开分析排查。最终,在高层技术分析会上,他在众多技术专家的质疑声中大胆直言,是假裂纹!经过剖切试验,200倍的显微镜证实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此,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了试车台,这一新型号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勇于创新,自我突破成就专家工人

高凤林在工作中敢闯敢试,坚持创新突破,将无数次“不可能”变为“可能”。某型号发动机组件,开始时生产合格率仅为35%,却需要在半年时间内拿出大批量合格产品。该产品采用的是软钎焊加工,而高凤林的专业是熔焊,这是一次跨专业的攻关。高凤林从理论层面认清机理,在技术层面把握关键。他跑图书馆,浏览专业技术网站,千方百计搜寻国内外相关资料。每天,高凤林带领组员在20多平方米的操作间进行试验,两个月里试验上百次,理清了两种材料的成因机理,并有针对性地从环境、温度、操作控制等方面反复改进,最终形成的加工工艺使该产品的合格率提升到90%。

不断取得的成功没有让高凤林飘飘然,他反而越来越感到知识的可贵,认为操作工人应该用知识武装头脑,更好地指导实操作业。离开学校8年后,高凤林重新走进校园,捧起课本,开始了长达4年艰苦的业余学习。白天穿梭于工作现场、训练场、课堂,晚上抱着两摞厚厚的书籍学习到凌晨三四点。由于过度紧张和劳累,不到30岁的他头发一把把地掉。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凤林先在技术比赛中取得了实操第一、理论第二的好成绩,不久又拿到了盼望多年的大学专科文凭,之后他又先后完成了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甘于奉献,埋头实干见证平凡伟大

航天产品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许多问题的解决都要在十分艰苦和危险的条件下进行。高凤林在焊接第一线甘于奉献、埋头苦干,在最需要的时刻迎难而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为了满足大容量、大吨位卫星的发射,我国建造了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其中振动大梁的焊接是关键,属于一级焊缝,而制作振动大梁的材料很特殊,焊接难度很大。为了满足振动大梁的焊接要求,高凤林要在高温下连续不断地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的双手被烤得发干,鼓起了一串串的水泡。为了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他咬牙坚持下来,最终焊出了合格的振动大梁。在后来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期间,对振动大梁进行升级测试,结果表明大梁焊接质量良好,承载能力可由原来的360吨提高到420吨,能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继续服役。振动大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高凤林的手上至今还有因严重烤伤而留下的疤痕。

高凤林一直扎根在航天第一线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焊接工作,在航天产品发动机型号的重大攻关项目中攻克200多项难关,他还积极贡献自己的才智,在钛合金自行车、大型真空炉、超薄大型波纹管等多个领域填补了技术空白,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外资企业曾以高薪和解决住房等条件招揽他,他不为所动;许多次可以提拔的机会,高凤林也都放弃了。他始终认为,他的根在焊接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