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工匠精神的创新性培养
创新性地培养工匠精神,首先要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
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它的片首语写道:“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他们是劳动者,一念执着,一生坚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说行业不同,但是,对于这些在技艺上有大成的“大国工匠”来说,今日的成就离不开他们积累多年形成的优良职业习惯。
职业道德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从古代的工匠大师一直传承到现代的岗位工人,说明这种道德精神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接受度。它体现了个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认同感,是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我们培育工匠精神时应注重培养自己优良的职业道德。一是要培养自己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和认同之感,使我们能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了解到拥有职业道德和遵循职业规章的重要性。二是要培养自己对职业道德的遵循和对职业的认同,这是任何一个人在岗位上追求卓越的基础和前提。
创新性地培养工匠精神,还应该培养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回顾一下现实生活,你一定体验过雾霾天的“海市蜃楼”,你也一定被媒体报道的垃圾围城的现象震惊过。以机器化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在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众多影响巨大的灾难。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面对资源的日益匮乏,人类必须不断提高工艺水平,来降低社会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通过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水平,付出最小的环境代价,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感。这正是我们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也正是工匠精神追求的目标之一。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与我们对生态文明认知程度的高低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实现人类自身发展、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诉求。一方面,我们应该培养自己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技艺,高度尊重即将被我们改造的对象,用负责任的态度来进行社会的生产;另一方面,我们在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的同时,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并遵守生态道德的规范,肩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小故事大道理
你所不知道的郎窑红
中国的传统工艺有一些可归类为官方工艺。官方工艺在招募工匠、征用优质原料时,存在不计成本、不惜工时、不问盈亏的倾向,工艺和材料的使用常常成为工艺技术的最高典范。官窑瓷器精品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例如,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的郎窑红。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郎窑红的烧造工艺非常难,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血”的美誉。但是这种“匠艺”穷尽现有资源,可谓不惜血本,只为得到所谓的“大师之作”,从长远来看,最终会陷入涸泽而渔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