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英国真人秀节目模式的全球化

一、问题的提出:英国真人秀节目模式的全球化

模式产业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全世界最大的电视交易会MIPTV专设了一个模式专场,为世界各地的电视制作人提供培训、交易、投标等一系列模式交流活动。而在这一领域,英国的模式制作公司是最受瞩目也是最活跃的一分子。对中国观众而言,从2004年湖南卫视模仿英国真人秀节目《流行偶像》制作了轰动一时的《超级女声》起,英国真人秀节目模式成就了不少高收视的中国电视节目。因此本研究的最初动因就是英国真人秀节目模式何以引领世界,是什么样的基因使其具有全球普适性?与以往的电视内容有什么不同?模式打破了文化形式与内容的边界,模式生产既产出文化形式也产出文化的内容,这也使得“模式为什么是这样的形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英国真人秀节目模式对世界的影响力的关注逐渐超过了对英国真人秀节目模式本身形态的关注。并非说对后者的研究并不重要,(事实上,这是本书研究的第一步,即从生产机制入手研究英国真人秀节目模式的现状),而是因为节目模式存在的最初原因就是为跨国传播,因此模式的生产并不是在一个国家内完成的,它是由本土创作一个半封闭的文化产品形态,经过国际推广,经历本土化,整合了新的本土化因素后再推广到更多国家,如此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以模式对文化全球在地化的意义为切入点,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英国模式在全球的成功。

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数量的电视节目模式来自英国,全球最卖座的节目模式几乎都来自英国或者版权为英国的模式公司所有:《与星共舞》(Strictly Come Dancing)和《伟大的英国烘焙大赛》(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是2012年全球收视人数最多的节目,而2013年最成功的节目模式是《X元素》(The X Factor)。至今为止,《X元素》已经在全球45个国家卖出版权,《与星共舞》在50个国家卖出版权,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更是在100个国家和地区卖出了版权[2]。英国几乎是节目模式创意的代名词。2014年6月,来自全球各地七百多名电视制作人和专业人士参加了BBC全球第三十八届年度展会,以寻求下个可以引进的节目和模式。另一方面,模式产业的繁荣极大的助力伦敦成为整个欧洲的传媒中心。近年来一些重要的模式制作公司,例如Endemol(荷兰)、Talpa(荷兰)、Banijay(法国)等公司虽然源自欧洲其他国家,但都已经将伦敦设为总部,并将主要业务放在英国。与此同时,由于模式产业天然的海外销售优势,英国本土所有重要的模式制作公司都在世界多地设置了子公司,例如Shine 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分部,FremantleMedia在海外23 地设立了制作办公室,虽然受语言和经济结构的限制,这些子公司和办事机构大部分集中在欧洲、北美和澳洲,但这些模式生产公司的全球化意识远远领先于其他媒体同行。它们与海外各播出平台发行渠道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由于长期的合作历史,这些模式公司往往能获得优先的被选择权,例如All3Media 就与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一千家播出频道有合作关系。此外,英国的模式市场对于海外投资方有着巨大吸引力。尽管在许多模式制作人眼中,节目模式在美国落地是取得全球性成功的保证,但如今大量的美国资本却涌入英国模式生产市场,以获得更为特色鲜明和高性价比的产品(英国的模式制作成本平均不到美国制作的十分之一)。例如,索尼与Fremantle的西蒙·考威尔合资创办了Syco娱乐公司,时代华纳购入了Eyeworks制作公司在欧洲的所有子公司,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投资了Endemol 制作公司,拥有探索频道的Liberty Global去年也购入All3Media的股份。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也刺激了英国模式生产的多样化。

尽管英国已形成了7 家龙头性质的模式制作公司,但其国内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根据Channel 4(第四频道)的数据显示,全英独立制作公司的数量在400家左右,虽然通过合并和竞争,数量略有下降,但每年仍有新的制作公司出现,并且制作模式的自由职业人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些独立制作公司和制作人生产的模式节目约占英国原创模式节目的60%[3]。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其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保证。由于四大播出平台的诉求分明,英国的节目模式多样性突出,此外国内的融资政策灵活、高额的海外版权收益持续增长也吸引了再投资,降低了制作公司对于节目模式生产的风险。这些都促使节目模式生产欣欣向荣,成为引领整个电视工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英国每年输出海外的电视节目及其相关产品的出口额超过10亿英镑[4] ,而模式产业是英国电视产业在全球增长最快的板块,2009—2012年年增长率达到10%,而成片的增长率只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