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商品的商业:《学徒》

一、成为商品的商业:《学徒》

《学徒》(The Apprentice)是一档将商业运作技巧作为真人秀竞赛主题的节目,该节目模式由长期驻美的英国制作人Mark Burnett 创作。参与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职业背景的16 位年轻人(8 男8 女),通过一系列的商业活动比赛,竞争成为一位成功商人的“学徒”——得到他提供的高薪工作。该节目于2004年在美国NBC播出,2005年BBC 2套购入该节目模式的版权。

第一季的改编BBC十分谨慎,几乎是严格按照美国原版来进行的。通常说来,竞赛类的节目模式最常见的,也是最明显的改编就是更换挑战项目,选择更具本土特色的挑战从操作层面和观众接受层面都更为有利,但在英国版的第一季中的挑战从结构、类型、次序基本都是直接套用美国模板,只是因为英国的播出季较短,故而减少了两个挑战(同时也减少了两个参与者)。如下表(一个任务一集):

表3.3 英国版和美国原版《学徒》任务设计比较

但在具体的操作文本上英国版本还是彰显了较明显的本土风格,或者说BBC 风格。

表3.4 英国版和美国原版《学徒》制作层面的区别

就情节设定而言,美版有多次反转,线索非常多,而英版的剧情反转少,主线较清晰。整体上来说英国版的第一次改编更多的是显示在对美版的删减而不是增加,尤其是程度上的减弱。一方面是英国观众并不青睐美国电视节目那样浮夸的风格(当他们观看美国节目时他们认可这种风格,但他们并不希望看到自己国家制作的节目是美式风格)。另一方面是归因于BBC的功能和风格定位。BBC一贯以对待金融内容十分谨慎著称,在2000年以前,甚至连关于商业和金融的新闻报道都很难进入核心区。遵循BBC公共电视的原则,节目不接受任何的植入广告,而该模式创始人本人就是植入广告的始作俑者,因此原模式中预留的商业化运作被直接削弱。而在节目主要角色即“老板”(Boss)的选择上,英版也显得更为低调,按照《学徒》的模式设计,老板这一角色的功能包括:制片人(设立标准)、主持人、评委和榜样。美国版的老板唐纳德·特朗普个性非常张扬,本身就喜欢参与各类媒体活动,他也是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获胜者。在节目中,大量的介绍性台词都是由唐纳德完成的,包括很多旁白也是他的配音,这树立了较强的个人风格,但也很容易导致观众听觉疲劳。英国制作人无疑注意到这点,因而简化了老板的台词,也更贴近其本人的个人风格。对老板的选角也体现了浓厚的英国社会对等级的看法:老板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人士,也是贵族阶层,例如艾伦·休格爵士。尽管英国人常挑剔他“行为粗陋”“出身卑微”,但相对于唐纳德而言,艾伦的风格无疑是内敛、冷静、简洁的。对他的选择体现英国人所认可的事业成功:既要取得经济地位也要取得社会地位。

在接下来的几季英国对模式的改编更强化了节目的英式定位。从第七季开始,美版的《学徒》改版为“名入学徒”,由明星代替素人选手,节目的看点也成了明星八卦和言语攻击。英版则仍然保持了素人选角,强调节目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商业运营的指导信息,挑战项目仍围绕团队合作、个人贡献、领导才能、销售技巧、压力对抗等职场必备因素,但从第七季开始,最终奖励从10万英镑年薪的工作变为25万英镑的投资,强调培养独立的商人。

在雷蒙德·波伊勒看来,引进《学徒》这一类商业真人秀模式可以被视为是英国电视回应世界商业潮流的一部分[8]。这档节目在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中出色的收视表现或许印证了这种说法,而这档模式不仅带动了类似模式如《龙穴》和其他商业真人秀节目的引进和研发,更引发了BBC对所处时代和应该提供给公众的信息服务内容的重新思考。商业真人秀模式给英国以公共电视为基础的制作人提出的挑战是在“一个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背景下”,如何塑造“商业”对社会和公民产生怎样的影响。就此,商业这一抽象的经济活动被框架化之后成了电视生产的商品,由观众以收看广告的形式来向电视购买的信息产品和国家之间贸易交换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