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虚构与现实的杂糅以检验真实:《奔跑吧,兄弟》

(二)重构虚构与现实的杂糅以检验真实:《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以下简称《跑男》)是浙江卫视引进韩国模式“Running Man”(以下简称“RM”)于2014年推出的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第一季由浙江卫视和韩国SBS 联合制作,且前四期由韩方原模式制作人担任总导演。“RM”是韩国SBS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新形态娱乐节目,目的是要打造不同于以《无限挑战》代表的“真实综艺秀”的新模式,每期多以社会热点作为主题,包括热门电影、电视、游戏、奥运会、世界杯等,由固定班底(7 名常驻艺人,6男1女)和特邀嘉宾参加,分为不同的队伍进行比赛,通过完成各种游戏任务,最后获胜一方将获得称号或奖品。模式设计的“撕名牌”[30]游戏环节深受观众喜爱,成为节目的标识之一。该模式节目在国内播出后迅速成为热门话题,亦屡次创下收视纪录,成为浙江卫视撼动湖南卫视在省级卫视中龙头地位的重要转折。节目不仅进一步推动了韩国模式在中国的热销,更以剧情驱动人物关系代替人物关系驱动式剧情,极大地改写了西方真人秀模式对“真实”的原有观察视角。

早期的西方真人秀模式受到纪录片的影响,为了观察到“真实的”人和人际交往行为,模式要尽可能地减少制作者对参与者的直接干扰,但为了保证戏剧性,模式设计的情境往往比较极端,以期激发参与者强烈的反应,后续的模式基本都受到这一理念的影响。韩国真人秀模式虽然借用了西方“真实”这一概念,但完全以自己对真实的理解改编了原有的模式设计规则。韩国模式毫不避讳以虚拟剧情取代西方模式的“真实”情境,导演组从拍摄伊始就牢牢掌握故事发展的线索、节奏,不像西方真人秀要极大依赖后期制作从大量的原始素材中去寻找、拼凑故事,即是说,在开拍之前就已有总体的剧情设置。在“RM”中,多集节目中出现穿越剧情、反转剧情,游戏中也设置过多种道具“赋予”成员如:时光倒流、空间支配、分身术、透视眼[31]等大量在虚拟故事中才可能出现的技能。节目组竭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编剧才华来制造悬念,引导观众。因此,普通观众能比较迅速地进入节目所构建的世界,不需要像看《老大哥》或者《幸存者》一类的真人秀一样,在前期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情境,观察每个参与者的特质,观众沉浸更快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该模式节目在韩国播出首期收视率就破10%。情境的彻底虚拟将节目看点从西方模式的人物关系(无论是个体与他人还是与自我)之间的张力转移到剧情本身,这种做法极大地缓解了参与者的压力,保护了东方人不善在公众面前表现/表演“本我”的特质。虚拟剧情也保证了节目结构紧密、节奏紧凑和内容有实质,更符合亚洲观众的观看习惯,保持观看黏性。而节目的“真实性”则主要通过艺人在完?成各类任务(如撕名牌)时某一瞬间表现出的学识、应变力、为人方式、性格特点等。

有时为了让剧情更具观赏性,“RM”模式更是不惜将观众熟知的虚拟故事与拍摄现实大混合,在没有事先通知参与者的前提下,要求参与者忽然置身经典的故事场景中完成任务。虚拟故事既包括海内外经典的影视剧(从《上海滩》到《复仇者联盟》再到《来自星星的你》《雪国列车》都是“RM”剧情的灵感来源),亦包括韩国民间故事,如平冈公主和傻瓜温达等。《恶女时代》特辑是这一类混合虚拟与现实的典型代表,节目组邀请6 位女演员作为本期的特邀嘉宾,重现她们在热播的电视剧中扮演过反派的角色(“恶女”)。在她们从“RM”的固定班底名单中选出自己的搭档之后,节目组将毫不知情的常驻艺人安排到对应的6部热播剧的场景中(如度假村、西餐厅、健身房等),然后拍摄艺人们面对“恶女”们突如其来的重现剧中场景表演时的真实反应。通过这一集的挑战让观众们切实感受到这些“恶女”在日常生活中可爱的性格与人格,为“恶女”正名。这也是“RM”模式展现“幕后真实”的一种形式。

虽然节目模式摒弃了西方真人秀依靠人物之间关系、交际带来戏剧冲突的做法,但并没有放弃学习西方模式构建典型人物角色的部分,且很好地融合了韩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人物角色。西方真人秀节目模式中常见的几种角色大致可以被归为:操纵者/伪君子、大块头/肌肉男、喜欢小题大做的人/没脑子的漂亮女孩、乡巴佬、书呆子/老好人、坏家伙/有黑暗过去的人。而韩国传统艺术中有两种标志性人物角色深受韩国民众喜爱:“傻瓜”和“恶作剧的人”[32]。傻瓜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真、朴实的性格,在艰难的处境中也总是乐观应对。而恶作剧者则常常是一些无害的游民,以恶作剧释放他们受压抑的天性。百姓喜爱他们,因为在戏剧中他们总是捉弄那些有权有势的阶层。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RM”模式设定的常规人物角色构成没有选取那些较为阴暗的西方典型角色,淡化了人物对立,又丰富原有的传统人物角色构成,保证角色的标识度和层次的丰富性。

表6.3 《RM》常规人物角色与西方模式、本土传统人物角色对照表

[1]这种划分仅指多数情况下人物的角色状态, 傻瓜和恶作剧者的身份可能随时切换, 如果有艺人故作高姿态, 往往会变成被作弄的对象.

与西方模式相似,“RM”在建构了多元的人物角色后又搭建了多边的人物关系以辅助剧情展开。但与西方真人秀不对这些人物关系做直接说明不同,韩国模式会反复通过字幕、人物间互唤昵称来强调这些关系,确保即使是新观众也能快速理解并享受这些复杂人物关系制造的乐趣。

图6.1 “RM”人物角色关系图[33]

为了确保节目在完全虚拟的情境下和复杂多元的人物关系结构下仍保持相对清晰的逻辑,团队在总制片人下设立了两位总导演,一位侧重于现场,另一位侧重于编剧。导演注重现场的呈现和设置,编剧则侧重编排艺人的整个情感、性格定位和环节内容的走向。编剧是浙江卫视引进了“RM”之后才设立的一个工种,而这种对剧情和人设的高度重视,对国内后续的真人秀节目甚至整个娱乐圈都有着极强的影响[2]。节目组除了对模式情境有强干预外,工作团队也从不避讳出现在镜头中。韩国制作人似乎认为不隐瞒制作团队的存在也是节目“真实”的一种展现。他们还借鉴了西方模式的“反转权”来强化自身在观众中的存在感。因为节目组时常将参与艺人置于尴尬或艰难的情景中,模式设立了《年末清算》特辑,让艺人在年末的时候对抗制作团队,如果艺人取胜,那么长期处于“操纵者”位置的制作组将受到艺人们在节目中经常遭受的惩罚,如被淋冷水、踩指压板等。至此,幕后的“老大哥”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具体实在的群体。这种方式揭开了以往鲜为人知的电视制作者的“真实”群相,却也冲淡了人们对于“真实”本身的深度思考。除此之外,虽然过度使用电视剧、电影的剪辑手法也损耗了节目整体的真实感,但总的说来,“RM”的节目模式创造者在借鉴西方模式元素的基础上,根据本土的艺人、观众、文化做出了颠覆式的融合性创新,在亚洲地区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并提供了不同于西方观察“真实”的另一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