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娱乐到明星竞赛:《墙上的洞》
《墙上的洞》(Hole in the Wall)是由日本一档游戏节目的一个环节“脑力墙”发展而来的一档节目模式。由于这些游戏片段在YouTube 等视频分享网站流传甚广,这一概念最终被Fremantle 北美公司收购并改编。
粉丝们昵称这一节目为“人体方块”,意指身体要摆出特定姿势以与给定形状一致,这种游戏规则与电子游戏《俄罗斯方块》相近。参与者戴着头盔,穿着关节护腕,身着银色的弹力全身紧身衣站在一块“游戏区”。一堵4 米宽、2.3米高的泡沫墙向参与者不停移动,墙上镂空出各种形状的造型,例如字母、运动姿势等,参与者必须在几秒钟以内做出判断,摆出符合墙上镂空部分的形状,否则就会被墙撞到身后的水池中。节目一般是两个部分,前面是单人赛,后面是团体作战。节目的着装特色被所有的模式引进国所通用,成为节目的一大标志,也是有趣的一大看点。个人的审美品位、修饰能力都被抹去,所有特征暴露无遗的“身体”成为目光关注的中心。英美两国都在2008年引进了该模式,横向比较三个国家的版本,再纵向对比对荷兰《好声音》的改编,可以看出英美两国的一些改编偏好。
表3.6 英国版和日本原版以及美版《墙上的洞》制作层面的区别

续表

英国在规则上的改编最彰显民族特性的是“杀手问题”和“巨墙”。前者是在墙上标有问题,两个答案写在两扇门上,选对门就可以通过,反之则否,这是对英国答题游戏传统的借鉴。“巨墙”是由比分领先的队可以选择墙或提名挑战,三人一起迎战,墙以普通的两倍速度运行,通过就可以直接获胜,如果没通过视为其对手获胜。英国制作人似乎认为仅以身体游戏无法支撑一档节目,必须要有脑力考验。此外,英国版也给予主持人更多的权力,他是场上的裁判,可以决定是否给分,第二季更增加一个以主持人安东(Anton)命名的环节。然而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的改编,都在试图在自己的文化框架下给这场比赛设计一个理由,美国使用了最直接、最不需要解释的理由:奖金。英国则基于引进电视台BBC的公共服务的原则而选择了明星慈善。这种设计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不能够理解或者认同日本的身体暴力(body violence),指用伤害身体的形式制造笑料。西方国家似乎需要一个可接受的理由在电视中去直视他人的身体,或为社会实验或为金钱或驱动于性本能。正如他们需要一种娱乐的理由,为了金钱而娱乐,或者为了展现品味而娱乐,却不能为娱乐而娱乐。这也是为什么观看日本的娱乐节目并不需要思考,而英美的改编版却附加了许多其他价值,娱乐之下掩藏着更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事实上,日本原版模式虽然设计了分队,但竞争意味并不明显,主旨仍是为了娱乐。按照鲁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的描述,对日本人来说,竞争犹如一场侵略性的进攻,会将注意力从竞争项目本身转移到自己与攻击者的关系上。这种弱竞争性在许多日本综艺节目中都有体现,模式中竞争形式的设计更大层面是为娱乐。
日本节目模式对身体的关注由来已久,以身体竞技为主要内容的《忍者战士》,大量身体冲撞的《武石的城堡》(Takeshi's Castle)以及大量的恶搞节目。这种关注通过模式出口对英国制作人的产生了缓慢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西方的真人秀模式设计让人性得到考验和极致的展现,那么日本模式的设计则将身体作为真实组成“人”的重要部分推到了大众的视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