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粗俗即真实”的同一风格

一、造就“粗俗即真实”的同一风格

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内,真人秀节目模式已经极大拓展了题材选择的范围。然而,正是在主题多元化的背景下,不同类型的真人秀却出现一种同一化的风格,即粗俗化的倾向(如语言的粗俗、态度的不礼貌、环节设置的用意险恶等)。这种风格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真人秀的鼻祖《老大哥》对普通人生活粗暴而直接的窥视,此后在选秀类真人秀中形成明显的趋势,继而影响到其他类别的真人秀节目。而由于英国模式制作手册对执行层面的精细要求,能够将抽象的风格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制作人、不同的观众需求的跨国版本中保留下来。

洛伦佐达斯等人认为偶像系列节目令人瞠目地表现出了一种“不礼貌”(impoliteness)倾向。他们从2002年到2009年间的偶像节目[41]选取了160条直播的海选片段,每个时长2-8分钟不等进行统计,英美版本各占一半。他们将无礼大致的分为积极无礼和消极无礼[42]。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4.7 英国版和美国改编版《偶像》不礼貌策略的比较

[3]非正式的无礼是指隐含的无礼和讽刺.

可见总体的不礼貌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显著的增长,而增长最快的是积极不礼貌策略,即故意使用不礼貌的言行的策略,在节目中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遂形成明显的风格。卡尔佩珀和霍姆斯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但英国版本相较于其他版本(美国版)对待素人选手的态度更为严苛,前者给选手的鼓励远少于批评。

在这种不礼貌言行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贯穿性线索,即作为节目模式主创和节目的主评委西蒙。他犀利而刻薄的点评方式和行为举止可以视为这类节目产生粗鲁风格的源头。西蒙式的点评在英国版本中就已饱受争议,而争议又引发更广泛的关注,这成为节目的标志性元素之一。西蒙入主美版的偶像和《X元素》之后,自然地将个人风格带入美国节目中,这种尖刻的风格也被视为节目成功的重要元素,成为各国竞相模仿的对象。我们甚至在中国版本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模仿痕迹:早期节目中,评委包小柏和杨二车娜姆等人的“毒舌”在相对保守的中国社会引发了更多负面评价,结果是评委讽刺选手和评委之间的互相讽刺成为海选环节的一大看点,与“审丑”的收看潮流形成一致。似乎刻薄成为评委对素人选手的言语标准,而事实上,西蒙式的点评风格不仅与他个人的性格以及成长经历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契合英国社会背景的。如上文所述,英国的民族性格特征之一是冷淡,他们并不会快速热情地拥抱新的事物,质疑态度是英国理性精神的重要体现。即使是对狂欢式的全民选秀节目,英国冷静的民族脾性仍在潜在地发挥了作用。西蒙在节目中对于外界对自己“毒舌”的指责回应道:“我不能把观众当傻瓜,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知道什么是好的表演。”。正是这种个人化或者单一民族的风格,通过了模式这一全球同一标准的传播后,不仅形成了一个节目类型的风格,还成为“达人秀的一个主题”[43] ,模式的全球“同一化”力量不可小视。

观众和制作人对不礼貌表现的默许或鼓励部分源自对“真实”的理解。社交原则要求我们在公共空间或公共利益面前牺牲掉个体的部分(自由表达)的权利,真实想法的直白表达常受到这一原则的限制。反之,这种“不礼貌”的表达就等同于真实的心理活动,这种逻辑关系使得“不礼貌”成为真人秀节目掩盖人工操纵痕迹(节目存在剧本)的工具被大量重复使用,而Nabi(2006)等学者把这种粗鲁表现在这一类型电视节目中的上升趋势归因于“观众的窥视癖”[44] ,以及他们“对社会地位和向成功人士复仇的心理需求”。这类节目极大地依靠同一种商业模式,即进攻性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而为了进一步吸引观众的注意,节目展示无礼的行为也就顺理成章了。这种不礼貌言语与态度到了Made In Chelsea 等有剧本真人秀后,进一步发展为生活方式的粗俗化,看似失控的语言、动作、决定都成节目引以为豪的“真实体现”,粗俗成为一种被理解为真性情的舞台化表现。

事实上,在英国这样一个以社会礼仪著称的国家,真人秀节目为了满足观众对“真实表达”的需要制造了这样一个粗俗的世界,却被当作是真实世界的映射,无疑是一种讽刺。但粗俗表现被明确地记录在模式当中,粗俗无礼被认为是真人秀的重要表现元素之一,无视其与真实社会和真实社交行为相悖,在内在结构上形成了无可回避的矛盾。

当然,近几年新起的并流行的真人秀节目中可以观察到一种风格反转的趋势。在英国以《伟大的英国烘焙大赛》为代表,在中国以《好声音》为代表,即使是竞赛类的真人秀也主打轻松友好的风格,色彩基调明亮活泼,节奏轻快而不紧张,最明显的是人物的语言风格发生极大的转变,主要以鼓励和赞美的正面表达为主,这种风格与中国温和的人际相处方式的契合使得这类节目受到极大的欢迎。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类节目收视却一季一季攀升,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风格贴近观众文化心理认同。但是把这种反转视为是对欧美媒介主流文化的抵抗或者是多元化的补充,就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第一,正如英国模式制作人倾向于认为的,真人秀模式发展并没有什么铁定的规律,观众的口味时刻在变化,有些模式成功了过几年也会衰败,有的经典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又会再回来。这种风格的转向是市场疲软的一个表现,观众在经历了多年观看激烈的、艰苦的、刻薄的真人秀节目后自然地希望拥有不同的观看体验。此外,粗俗化风格也并没有从真人秀节目中完全消退,甚至在某些剧本类真人秀中越发普遍。第二,轻松、有礼的风格本身就是欧美,尤其是英国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随着英国经济衰退,人们的怀旧情绪更为浓烈,而追求轻松、闲逸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英国贵族的传统生活态度。第三、这种风格上的转变,并未有触动模式的本质属性,并且是随着后帝国主义时代多元主义的政策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