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假设法
2025年08月11日
四、假设法
(一)对假设法的认识
假设法属于一种转化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先对原有数据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运算与推导,然后再根据新运算后的数值与原有数据的不同而加以还原,最后再解决原有问题。
假设法实际上是依据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对原来的数据进行调整,使其转变为一个新的问题,以达到便于计算和论证的目的,从而很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假设法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阶段,假设法的应用比较广泛。比如,小学数学分数的实际应用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基本的逻辑推理问题,等等。
(三)假设法的教学
首先,结合题目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假设。对于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数学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将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选择利于计算的数据对原问题进行改变,用现有思维和数学模型来解决难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当数量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时,假设其中一个数量为单位“1”以简化计算,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假设的思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