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的环境

四、学校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的环境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校精神,是校内所有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理念,影响该学校全体师生的行为方式。校园文化贯穿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校的评价文化包括评价的价值观、理念,良好的评价文化氛围为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行为提供“土壤”。因此,各学校需要革新传统的考试文化制度,为教师的教学评价行为构建文化平台,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帮助教师从以知识为导向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转移到课堂教学的日常环节中,保证评价行为的全面和客观。

(二)组织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的校内培训

为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学校应当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评价素养。自身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的学校可定期邀请校外的评价专家或课程教学专家,以帮助校内教师反思自身的评价行为;对于拥有雄厚师资和丰富教学资源的学校可提供相应的条件,鼓励教师自主开发培训项目,建立项目开发小组,小组成员通过知识和经验共享,优化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评价行为。

从整体上来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的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能够选择合适的评价行为内容,在讲述教学评价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教学评价的实践性,比如以典型的教学案例作为切入点,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开展培训活动,再通过教师充分的讨论和互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此外,培训内容要强调问题情境,为教师优化自身的教学评价行为提供指导。

此外,学校必须对教学评价行为培训的过程进行监督。除了要求教师完成基本的培训学时之外,还要检验教师的培训效果,将培训内容和效果纳入相应的考核体系中,从而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三)制定教师评价行为评价指标量表

在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过程中,各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评价行为既反映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影响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针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同时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行为提供指导。其具体做法如下。

1.组织教师和教育专家确定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的评价维度

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政策的制约,各学校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制定教师行为评价维度的过程中,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教学条件,集思广益,参考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合理的评价维度,将教师评价行为的形式、时机等内容纳入其中。

2.完善各维度的评价指标

在确定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的评价维度后,各学校必须对各项维度的评价指标加以规范和完善,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以调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评价的热情,使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学评价态度,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行为素养的基础上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因此,评价指标应以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各学科标准为依据,保证评价指标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