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能否主动自主学习,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关键在于他们的内在动力是否足以支撑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要素,有了它们,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才有了动力基础。不难发现,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的学习活动,一旦缺乏兴趣的引导、动机的维持,其过程往往不会那么顺利,结果也并不理想。因此,为促使学生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势头,尽最大努力从不同维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一)学习目的推动学习动机
为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当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的,即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运用此种方式学习,自主学习对自己的益处是什么(包括短期益处、长期益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才会产生想要达到既定目的,收获预期成效的动机,从而更自觉地学习。
(二)有效评价激发学习效能感
一般来说,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没有获得应有的肯定,收获预期的成果,那么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将会降低,对于自主学习的热情也将逐步减少。从这一点可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有效的评价是极有必要的,它是助推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劲动力之一。具体而言,有效的评价应包括: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家长评价、自我评价。无论是哪一种评价,只要做到客观、公正,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引导和约束,尤其是鼓励性评价,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催生出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此外,自我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学会自我修正自主学习的方向和内容,确保自主学习的效能。
(三)坚强意志力促进学习动力
自主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完成,若学生缺乏意志力的支撑,势必难以顺利完成自主学习活动。首先,学生在学与不学之间做选择需要意志力;其次,自主学习中充满挑战,需要掌握不同的知识点,解决各种难题,要坚持下去也需要意志力;最后,自主学习是一种讲究方法的活动,不同的方法有时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反思、验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这一过程同样需要坚强意志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