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概念分析为个性化学习奠基

一、前概念分析为个性化学习奠基

学界一直将教学任务分析视作教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这对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是十分有利的,促使教学内容更合理、有序,但不足的是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前概念(已知)的分析仅停留在浅表层次,未能真正触及实际层面。当然,学生的已知具有动态可变性,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在海量学习资源中,不同学生的前概念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不仅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教学任务分析者的工作难度。教学分析若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那么对于其前概念的解读也将出现偏差。

就教学现状来看,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执教者均已认识到学情分析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学情分析成为各级院校关注的对象,它对各学科领域教学设计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在其具体实施中,人们对学情的分析却频频陷入误区,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教师以个人经验对学生一意孤行的判断,二是以教材分析取代学情分析,三是将学情分析与教学实际相互割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教师若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必须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掌握学情,并以学情分析为基础,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以此弥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各不相同。为有效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以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作为支撑。个性化学习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它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瓶颈,然后据此为其定制最适合其自身发展且不同于他人的学习模式,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学习。

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侧重以“前概念”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前概念实施分组教学,每一组的学习资源也应针对其前概念特点设计,确保学生能够持续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逐步完善其前概念,优化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