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研究
(一)国内课程教学评价行为的研究
教师课程教学评价行为以言语评价和非言语评价为主。目前,国内有关言语评价的研究文献和理论成果较多。有学者将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语行为分为提问、要求、评价和答复四个部分,同时又将其分为肯定、两可和否定三种评价言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分为鼓励型教师、矫正型教师、鼓励矫正型教师、鼓励观望型教师等类型。
也有学者将教师言语评价中的肯定性和否定性言语评价细分为很笼统的言语评价、比较笼统的言语评价和具体的言语评价,指出教师有效的言语评价内容应当是正面的和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
教师评价行为中的非言语评价包括教师的脸部表情、手势和语调。教师的非言语评价同样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掌握一定的非言语评价技巧,并结合相关的言语评价来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用积极和肯定的行为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关于课程教学评价行为性质的研究
教师的教学评价行为性质主要包括肯定性评价行为和否定性评价行为,研究以表扬和批评行为居多,以分析评价行为在不同性质下的作用。研究表明,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的表扬,更具有现实价值。对于学生来说,表扬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表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身的语言评价行为。除了表扬之外,适当的否定性评价行为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有关课程教学评价行为时机的研究
教师课程教学评价行为的时机包括即时性评价行为和延时性评价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能够实现课堂的生成性效果,它是推动教学过程生成的重要动力,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调整提供依据。在即时性课堂教学行为评价中,教师要坚持发展性原则、情感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幽默性原则、启发引导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全体性原则。
研究发现,教师的即时性评价行为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的注意力,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适当的即时性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的延时性评价行为,是对即时性评价行为的补充和完善,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对教师评价的忐忑甚至恐惧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延时性评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但其实施的前提是保证课堂的教学时间,避免影响教学进度。
(四)关于课程教学评价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课程教学评价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和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评价行为中,教师要坚持以科学的教学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教师的教学评价被认为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辅助工具,其中课堂的物理环境(班级规模、座位摆放等)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从教室环境、温度、色彩等物理环境方面入手,为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辅助性的条件。
(五)关于课程教学评价行为改进策略的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的策略应当结合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实际情况,从教师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专家讲座、教师交流会等活动,改进自身在教学中的评价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