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学生典型的不良心理
通过一段时间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记录,笔者发现由于教学环境、个性因素等原因,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中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典型的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这一心理在学生中比较普遍。当老师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时,他们所关注的只有自己,尤其对于一些操作性活动,往往不愿让别人参与。在合作中,他们往往对别的同学不屑一顾,不善于倾听,不允许别人有意见,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确的。
(二)盲从心理
在合作学习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上的独立思考和认真分析,往往盲从于其他小组成员。这种心理多发生在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身上,他们将经常得到老师表扬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合作同伴视作“榜样”“英雄”,认为他们得到的结果一定是对的,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在讨论中不难听到这样的发言:“××说了是这样的,你不要再说了”等。
(三)依赖心理
“依赖”不同于“盲从”,他们不盲目地依从于某位学生,而是对小组合作中的讨论不理不问,不积极开动脑筋,也不质疑他人的观点,因为这一部分学生认为“我不说总会有人说的”,认为“小组合作”不同于“独立思考”。要独立思考时,这一部分学生认为“万一老师叫到我,我回答不出会很难为情,因此迫不得已只能去思考,但小组合作时,小组内只要有一人汇报就行了,少了我没关系,何不坐享其成呢?”正因为有了这种心理,合作学习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就是他们的“避风港”或“中场休息的场所”。
(四)胆怯心理
在教学实践中不乏这样的学生,他们虽然能主动思考问题,但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对于他人的评价十分在意,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若没有十足的把握便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的学习也是如此,瞻前顾后、唯恐出错,尽管有自己的想法,但总在患得患失中失去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他们也会为自己错失良机感到可惜,会说“其实我刚才也是这样想的”,但下一次仍会如此,无法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