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节 以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活动主体,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探究研讨、合作互助,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合作精神,是提高交流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20世纪中后期,西方一些国家对合作学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北美一些教育人士指出,“单方面强调竞争会给儿童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身心的正常发展”,他们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其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地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在一些数学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只是为公开课而临时组成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在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学生发言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造成课堂时间浪费等。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是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掌握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变化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对这一方法的使用十分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