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国内诉讼法学界众多学者对社区矫正制度理论研究基本上是伴随着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践探索而逐步开展的,尤其是2003年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开始后,社区矫正理论以及文献研究逐渐增多。从我国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状况整体看,社区矫正问题研究所涵盖的内容丰富而且比较广泛,其中包含社区矫正立法和司法执行的讨论、社区矫正执行程序的设计研究、域外社区矫正对比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总体而言,我国学者对社区矫正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1)研究的成果越来越丰富,尤其是从比较的角度研究社区矫正制度方面的专著非常多,比如吴宗宪等合著的《非监禁刑研究》,是一部国内首次有关非监禁刑罚的综合性论述的专著,还有王增锋编写的《中加矫正制度比较研究》,这些著作通过国内外的对比研究以及对历史背景的分析探讨,深入探索了有关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之路。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处于初级阶段,仍处于摸索和逐渐建设阶段,因此,相关研究更加注重国外社区矫正制度以及借鉴,这对于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研究非常有意义。

(2)研究的内容都比较深入和具体。比如张绍彦编写的《社区矫正在中国——基础分析、前景与困惑》,深刻阐述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开展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司绍寒编写的《社区矫正程序问题研究》,从程序的角度阐述了社区矫正制度,尤其是社区矫正的具体执行程序。王利荣编写的《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建议》,提出应当确定具体矫正方向、采用个性化原则,从宏观和技术两个方面集中提出了强化利用司法资源等建议,这样的诸多建议将运用到司法设计与司法实践当中。王顺安的《论社区矫正的利与弊》,全面阐述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利弊之处,剖析了其形成利端与弊端的具体原因,阐述了务必正视“利”与“弊”两方面态度与个性化立场。在充分肯定社区矫正利大于弊的前提下,提出了要正确对待“利”与克服“弊”的观点。

(3)研究的范围逐步广泛,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社区矫正制度。储槐植写的《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论文中认为,社区矫正的发展不仅是刑罚执行方式的改进,还涉及刑法观念的更新、刑事政策的调整、刑事立法的完善、刑事司法权力的重构等深层内容。仁扬在《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及其社区矫正工作》中对女性犯罪人进行了独立的专项研究。古丽阿扎提·吐尔逊写的《在新疆实行社区矫正的若干探讨》文章中,主要根据少数民族的特有文化、环境等因素,结合社区矫正实行的开展适用问题进行了独特的研究,这对在我国多民族环境下实施社区矫正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刘晓梅在《论被害人学视角中的社区矫正》文章中指出,站在被害者的角度反向分析社区矫正的内在含义与效果,更加对社区矫正的细化实施起到完善作用。在这些著作与文章中,不乏涉及刑罚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法制史等各项研究成果,各个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社区矫正制度进行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