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实施现状
自《社区矫正法》出台以来,我国适用社区矫正做出判决的案件数量逐渐上升。整理相关数据以及具体某地实施情况对于我国未成年人社矫制度的完善而言,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能够更加规范性和有效性地对待操持未成年司法案件,亦有利于取得更有益的社会效果。
(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统计分析
自《社区矫正法》出台以来,我国适用社区矫正做出判决的案件数量逐渐上升。
1.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通过对近几年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据状况进行研究显示,盗窃是近几年未成年人实施最多的犯罪行为,其次是寻衅滋事以及聚众斗殴两类行为。未成年人涉嫌抢劫以及故意伤害的案件较前三种行为少。在犯罪群体方面,全国法院相关案件中十二至十六周岁涉罪当事人的数量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的百分之六十,意味犯罪年龄的低龄化。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体趋势较为平缓,与恶性暴力和毒品、校园欺凌等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有所减少,证明普法与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未成年人再犯罪率整体也较为平稳,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整体较之前提有所提高,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人数增加以及未成年人被诱导教唆走上犯罪道路案件增多等情况仍然意味着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无法忽视的严峻问题。
2.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相关数据
自社区矫正试点之初,未成年人便被确定为重点适用对象。2010—2019年全国累计接收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7.8万人。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探索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工作机制、矫正制度及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课题组对全国12个省、直辖市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匿名抽样调查,结果高达90.3%的人认为社区服刑有利于重新融入社会,其中,东部地区为92.2%,中部地区为89.6%,西部地区为86.5%。[5]根据2019年年底的统计,18岁以下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7037人,占社区矫正对象总数的1.04%。再以地方为例,截至2020年8月,浙江省瑞安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在矫社区矫正对象920人,其中未成年人仅6人;天津市和平区、吉林省通化市等地近两年未接收未成年人。从上述数据可知,未成年人在社区矫正对象群体中所占比例小。换言之,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不高。[6]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适用率并不高。
(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具体实施情况
在实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过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具体做法,其中具有成效的做法包括:
1.进一步完善司法社工项目建设体系
严格监督管理司法社工项目建设体系,开展“中心+驻点”型服务模式,指导规范制度,健全配套设施。健全完善司法社工项目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定期监测。有些地方要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人均接受社工服务不少于两次,社工服务覆盖率100%。公益活动资源稳定,促进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司法局指导司法项目依托司法所系统内力量以及整合机构的优势,以协助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公益活动为基础,继续保持和增加各社工服务站、青年地带项目等有效拓展服务阵地,并得到越来越多社区资源方的认可及参与。
2.探索社区矫正集中教育新模式
展开线上集中教育与在线连麦,就教育学习活动内容进行探讨和解答,类似校园课堂教学,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更有参与感。同时线下集中教育内容多样,如队列训练、自我分析、公益劳动等。使社矫对象在参与中、学习中、分享中、交流中增强敬畏法律与纪律的意识,学会正确看待自我,加速改造步伐,提升了社区矫正教育的改造质量。另外,对求职被骗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驻点社工运用危机介入模式给予情绪疏导,又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就业分析。同时联系过渡性安置帮教项目,为其链接就业资源,提供就业资料信息,有效提高了未成年社矫对象融入社会的信心,秉承专人专案,做到全方位教育。
3.加强社区矫正对象思想建设
培养自我意识,增强矫治效果。进一步针对个案强化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服刑意识、身份意识、认罪悔罪意识,增强法治意识,规范社区矫正人员的行为,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发展。开展认识自我集中教育活动。通过《我错了》游戏,播放监狱的真实案例,讲解头脑风暴法,使未成年服刑人员算一算自己所剩时间究竟有多长,思考未来要怎么抉择。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将自己曾经所作所为作为最直接的对照组,将遵纪守法意识根植于内心,学会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同时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性格优缺点,主动剖析自己如何走上犯罪道路。让他们深刻体会失去自由是痛苦的,虽然只是短暂的时间,但足以警醒他们,反省自己,珍惜给予他们宽大处理的机会,痛改前非。
4.结合疫情防控推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因疫情下的特殊性,社区矫正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为应对和适应疫情常态化,各地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方式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是调整教育管理形式。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社矫管理的方式和要求有所调整。模仿学校网课形式,通过网络发布学习资料,提供视频教育资源,网络课程教育,教育学习平台,读书读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开展未成年人特殊教育。根据现实情况设置驻点,通过机动方式实施教育。在各驻点设置宣传栏摆放相关知识宣传资料,每月抽取2~3名新接收的未成年社矫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三是严格外出审批。严格把控社矫对象跨省市外出,大力压减疫情流动人员,引导教育响应国家政策减少外出,倡导就地过节。突发重要紧急情况,立即请示报告并采取相应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