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第一篇 绪论

我国自从树立文学革命旗帜以来,中学国文教学问题,就成为必须研究讨论而急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十余年来,关于此种问题的著作,如雨后春笋,秀蔚丛生(为阅者方便起见,将著者姓名及题目、出版处,罗列一百八十余家,志于卷末,以备参考),实为一般教育家所重视。然默察实情,一国之内,省自为政;一省之内,校自为风;一校之内,人自为主;而一人之先后,又各异其主张,朝秦暮楚,彼矛此盾,昨标一理,今树一说,日新月异,各趋所便,以致中学国文教学,无一稳定之基础,无一贯彻之主张,震荡摇撼,迄无重心。于是教者彷徨瞻顾,学者莫适所从。就《北京各大学入学调查录》所述,中学毕业生,平均作文不及格者竟达投考人数百分之八十有强,试卷之意思模糊,句读不明者,竟有十分之九。中学生既经受过十年国文教育,其成绩尚不能达到文从字顺初步之历程,真可惊异!不但作文如此,使其报告一件事体,或者传述一番托嘱,均未能有头有尾,婉转动人,令其在大庭广众,发表意见,更大都讷讷不能出诸口。就有一二文理比较通顺者,不过开口呜呼,闭口噫嘻,袭几句陈言,唱几声滥调,写千篇一律之见解。此足可证明中学国文教学,无论在课程上与教学法上,影响于发表思想感情的力量,是非常之薄弱。自今以往,再不加意改进,则纵有崇论闳议,高世骇俗,而按之事实,扞格难通,徒供谈资,又复何益。苟使有明定之标准,显别之程序,使教学得有遵循,而复有较完之设备,使得运用此标准、程序而无所窒碍,则风会所趋,人自乐从。一俟内部情形,渐成一致,轨道既上,可谋进趋,利弊昭显,则议论亦有依据,循此改进,方有蒸蒸日上之势。此余所以作《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之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