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国文教材的配置和联络
当编制教材的时候,不可不善为配置,以求各教材之联络。文章的意境,有时与时间或空间可以互相印证,不独在教学上饶有兴趣,并且获益极多。举几个例子来说:教李华《吊古战场文》以在寒冬为宜。因为其中所写全是冬日情况。那“穷阴凝闭”一句,当天气惨淡气象,若不使学生自行对自然界领悟,恐怕你虽有粲花妙舌,亦未见能说得明白。又如梁任公《云南之役回顾谈》,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前后教授,就可令学者引起时间上的回想,蔡松坡人格如何,袁世凯如何会失败!种种事实,一时都可灌注胸中。
怎样叫教材联络呢?人类常有一种穷奇探胜的性情。换句话说,就是他要想知道的不能知道,要想得着的不能得着,他总不自安。这种性情,叫作知识欲。知识欲引导得当,人们的学问道德就可日进无疆。譬如教了一篇严又陵的《吴芝瑛女士传》,因为其中提到徐锡麟刺杀恩铭,学者必定要知道徐锡麟的事实。教者与其在此说一点徐锡麟的历史,倒不如把章太炎的《徐锡麟传》联络教下。因此学者求学的兴趣更分外增加,而一代的重大革命的事实,又在无意中使学者详详细细地了然于胸中了。又如教苏子由的《黄州快哉亭记》,其中提到赤壁,可联络教苏子瞻《赤壁赋》,进而再教司马光《通鉴赤壁之战》。读过三篇之后,就知道苏氏所记之赤壁,非当时周瑜破曹之赤壁,苏氏所游之赤壁,在黄冈城外,名赤鼻矶,周瑜破曹之赤壁,在嘉鱼县东北江滨。他如教冰心女士之《一个军官的笔记》时,当并教《白话文范》中之《废兵运动》,及其参考书上之两篇《废兵运动》,陈独秀之《除三害》,或陈大悲之《民不聊死》,朴园之《农家》等篇,并当联教冰心女士之《梦》,可知其何以能洞悉军界情形。又如教林灵光《致青年的一封信》,必定将第二、第三、第四接续教完。又如教淦女士之《旅行》《隔绝》《慈母》,当联教徐雉之《失恋后》,张资平之《爱之焦点》,顾一樵之《孤鸿》,侯曜之《弃妇》等篇。不过此种教材,有浅深不同,所谓联络,不限在同时,最好能在同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