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国学概论
国学概论——国学概论是研究我国旧有学术的学科。从前北大、北高师曾搜辑关于古今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章若干篇,如《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等,称为“学术文录”,又改称“国故论著”,可作一部分的参考。我的意思,以为高级中学应该撷采精华,编一部教本,不必选授成文。章太炎的《国故论衡》为古今有数的著作,但是内容过深,而文字和次序又多近于子体,不适初学。皮锡瑞的《五经通论》和《经学历史讲义》,章太炎讲演的《国学概论》,崔述《考信录》,顾颉刚《古史辨》《四书》,有许多地方可以供我们编辑这种教本的参考。本学程分为四部分,其取材范围如下:
A.六艺概论。
1.《汉书·艺文志·六艺略》。
2.《隋书·经籍志》一。
3.《文史通义》。
4.龚自珍《六经正名》。
5.章学诚《经解》上、中、下篇。
6.《儒林传》。
7.《后汉书·儒林传》上、下。
8.魏源《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序》。
9.姚文楠《六朝经师宗派并所著经注经说考》。
10.江藩《经解经义目录》。
11.胡培翚《诂经文钞序》。
12.陈寿祺《经郛条例》。
B.史传概论。
1.《隋书·经籍志》二。
2.《四库提要》史部总叙。
3.《文史通义·书教篇》等。
4.龚自珍《尊史》。
5.刘知几《正史》。
6.刘知几《六家》。
7.刘知几《二体》。
8.郑樵《通志·总序》。
9.马文端《文献通考·总序》。
10.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摘要八十事》。
11.姚文楠《拟汇刊宋人及国朝人补历代史表志序目》。
12.梁启超《论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13.刘知几《杂述》。
C.诸子概论。
1.《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术数略》《方技略》等。
2.《隋书·经籍志》三。
3.《史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4.《庄子·天下篇》。
5.《淮南子·要略篇》。
6.江瑔《论子部之沿革兴废》。
7.太史公谈《论六家要旨》。
8.《论九流之名称》。
9.《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0.夏曾佑《严评老子序》。
11.章炳麟《齐物论释序》。
12.柳宗元《辨列子》。
13.陈立三《读列子》。
14.《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15.《孟子荀卿列传》。
16.读荀子一读荀子四(论荀孟学术之异同)。
17.孙诒让《墨子后语小序》。
18.俞樾《墨子闲诂序》。
19.鲁胜《辨墨注序》。
20.《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21.姚鼐《读司马法六韬》(考古兵法)。
22.《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3.孙星衍《孙子略解序》。
24.姚鼐《读孙子》。
25.《史记·吕不韦列传》。
26.汪中《吕氏春秋序》(《论杂家之兼儒墨合名法》)。
D.集部概论。
1.《隋书·经籍志》四。
2.《四库提要》集部总叙。
3.《文史通义》《文集篇》《诗话篇》等。
4.《章学诚文集论》。
5.恽敬《大云山房文稿通例》。
6.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7.《昭明文选·序》。
8.张惠言《七十家赋钞序》。
9.李兆洛《骈体文钞序》。
10.阮元《文言说》。
11.方苞《古文约选序》。
12.姚鼐《古文辞类纂序》。
13.王先谦《读古文辞类纂例略》。
14.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序目》。
15.黎庶昌《读古文辞类纂序》。
16.刘勰《明诗》。
17.王闿运《诗法一首示诸生》。
18.包慎伯《答张翰风论诗书》。
19.章炳麟《辨诗》。
20.陈衍《近代诗钞序》。
21.张惠言《词选序》。
22.沈曾植《疆邨校词图序》。
23.曹元忠《疆邨丛书序》。
24.王国维论元剧之文章。
E.总论国学的本体。
1.经史非神话。
2.经典诸子非宗教。
3.历史非小说传奇。
F.论古书源流。
1.郑樵《校雠略》十六篇。
2.章学诚《校雠通义》。
G.总论治国学的方法。
1.辨书籍的真伪。
2.通小学。
3.明地理。
4.知古今人情的变迁。
5.辨文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