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材的排列

三、文言文教材的排列

文言文的排列,我主张第四种方法,就是以时代为主纲,以历代艺术文和学术文为内容。胡适之先生在《中学国文的教授》文中说:“第一年专读近人的文章……后三年应该读古人的古文……选举不分种类,但依时代的先后。……每一个时代文体上的重要变迁都应该有代表。这就是切实的中国文学史。”我很赞成这种主张,但我不依时代的先后,只依时代而逆溯。因为周秦的文章,就大体说,总是比唐宋及近代的文章难懂。固然不能一概而论,如近人章炳麟的文章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外。若是于近代不选过于艰深的作品,于古代不选过于简浅的作品,那么或者可以免去这个缺点。

文言文的选法,固然是依时代而逆溯,但是排列时应该顾及派别,决不能完全受时期的束缚。按我之初高级必修国文课程规定,初中第一年完全是语体文,从初中第二年至高中第二年,文言文以次递加。至高中第三年则纯粹教国学概论及文学概论、文字学、文学史等。只有四年需用之教材,所以教材之排列,即当分之为四编:

第一编——从近代名人选至明末顾炎武。人物大概都是学者,文章可称之为“考证文”,如胡适、吴虞、陈独秀、钱玄同、梁启超、康长素、严几道、章士钊、章太炎、蔡元培、吴稚晖、李大钊、李剑农、高一涵等的散文和古文都没有流弊,文法、论理都很精密。《胡适文存》《吴虞文录》《独秀文存》《新青年》《蔡孑民言行录》《饮冰室文集》《国故论衡》《日知录》《正续清经解》《研潜堂集》《新学伪经考》等书可为代表。

第二编——从清末之吴汝纶一直到中唐之韩愈,人物大概是科第出身的书生,文章大体可称为“格调文”,而每带有山林的色彩。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一书可为代表。

第三编——从初唐之王杨卢骆一直到前汉之司马相如,人物大概是朝廷侍从之臣,文章大体可称为“藻饰文”,而每带有贵族的色彩。萧统的《文选》一书可为代表。

第四编——从后汉之仲长统一直到春秋的老子,人物大概是哲学家或政治家,文章可称为“著述文”。《老子》《易系解》《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王充《论衡》《昌言》等书可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