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文字学
文字学——文字学分形体、音韵、训诂三部分。定每周一小时,一学年授完。关于这学目的教本,北京大学出版的《文字学音篇》和《形义篇》二书,若再经一番修改,大可采用,至坊间出版的什么《文字源流》等书,太嫌肤浅。我的意见,音韵一部分宜加入注音字母,万国发音字母也应该附带地说明。形体一部分宜加入孙诒让、罗振玉等所研究的龟甲文字,决不可受制于许氏《说文》的学说,而世界文字的起源和变迁,也应该附带地说明。训诂一部分,当然只能释例,而不能举字,但时间上如有余剩时,可教授《说文》部首。今将文字学纲要录下:
A.声韵。
1.古今音韵之变迁。
2.发音机关图说。
3.声韵之区别。
4.声母之分类及省并。
5.声部之通转。
6.韵部之沿革。
7.韵部之通转。
8.四声之研究。
9.字音之刚柔。
10.反切法。
11.新方言辑要。
12.国音与英、德、法、日、世界语字母对照。
B.形体。
1.字形叙略。
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真书、行书、八分书说、秦八体新六书参斠表、许书所收字体表。
2.六书释例。
(一)象形——纯体象形、合体象形、变体象形。
(二)指事——纯体指事、合体指事、变体指事。
(三)会意——纯会意、会意兼象形、会意兼指事、会意兼声。
(四)形声——纯形声、形声兼会意。
(五)转注——叠韵转注、双声转注、同意转注。
(六)假借——引申本义之假借、比况口语之假借、音变假借、同音假借。
3.许书简字。
4.流俗易误字。
5.形体易混字。
6.古今通用字。
7.龟甲文字。
8.世界文字的起源和变迁。
C.训诂。
1.形训例。
2.音训例。
3.义训例。
4.以共名释别名例。
5.以雅言释方言例。
6.以今释古例。
7.以此况彼例。
8.训诂书节录。
9.《尔雅》。
10.《方言》。
11.《释名》。
12.《说文》部首。
本学程除上列外,以江谦[1]《古今音读表》《说音》《佩文韵府》,丁福保[2]《说文解字诂林自序》,劳乃宣[3]《等韵一得》,王筠《说文句读》,段玉裁注许慎,章炳麟《小学略说》,江声[4]《六书说》,章炳麟《文始序例》,章炳麟《转注假借说》,陈寿祺[5]《汉读举例》《说文解字序》,钱玄同《文字学音篇》,朱宗莱《文字学形义篇》,王筠《文字蒙求》,何仲英《文字学大纲》,江恒源《中国文字学大意》为学生补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