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材的选择及其编制的顺序
文言文的教材以时代为主纲,以历史文、艺术文、学术文为内容,注重艺术和思想,兼及辨古书部次类例之大凡,审古学源流沿革之要删。其编制法,依时代而逆溯。教材的分配,除初中第一年级、高中第三年级不涉及外,初中第二年级注重考证文,从近代名人选至明末顾炎武;初中第三年级注重格调文,从清末吴汝纶[2]选至中唐韩愈;高中第一年级注重藻饰文,从初唐王杨卢骆选至汉司马相如;高中第二年级注重著述文,从后汉仲长统选至春秋老子。以年级课程和教材之配置联络,可得表如下:
附记:实线系主要教材,虚线系配置和联络注意的象征。
教材的编制,恰好各自成一大单元,在初中一二年级,专致力于考证文及格调文,以完成能树立主张的内容和陈述意象的形式,即初中毕业以后,不入高中,文言文亦可达到一部分成熟的目标,自成一段落。如再入高中进一步研究,则又成一个大单元。专攻藻饰文,以求文法修辞的形式;再考著述文,以完成讨论学术问题之研究。各大单元中可分若干小单元,至少亦得有一个中心的精神,贯穿的计划。最宜注意的:科学的排列与整理,校订错误与参证异同。初步由教师循循指导,最后使学生各能自由运用,以成厥功。我的编制方法,即可依据裴柯和桑代克合编的《日用古文选》第八册(Baker and Thorndike Everyday Classics,Eighth Reader.)书中之分段法(参看语体文教材的选择及其编制的顺序第一三三页)。我们再举钱基博先生在约翰大学附中所编《中国文学读本》作个例子。
上学期:
(一)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二)《老子》(节录)。
(三)夏曾佑《严评老子序》。
(四)庄子《逍遥游》。
(五)庄子《齐物论》。
(六)章炳麟《齐物论释序》。
(七)韩非子《难势》。
(八)《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九)《礼运》(节录)。
(十)《孔子世家》(节录)。
(十一)龚自珍《六经正名》。
(十二)《易·乾·文言》。
(十三)苏洵《易论》。
(十四)《书·秦誓》。
下学期:
(一)赵歧《孟子题辞》。
(二)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三)孟子《墨者夷之》。
(四)孟子《杨子取为我》。
(五)孟子《告子章》。
(六)荀子《性恶篇》。
(七)《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八)墨子《兼爱篇》。
(九)墨子《非攻篇》。
(十五)孔安国《尚书序》。
(十六)《诗·七月》。
(十七)子夏《毛诗序》。
(十八)孙诒让《周礼正义序》。
(十九)张尔歧《仪礼郑注句读序》。
(二十)《礼记·檀弓》。
(二一)孔颖达《礼记正义序》。
(二二)《左传·吕相绝秦》。
(二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二四)《公羊传·宋人及楚人平》。
(二五)《榖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二六)《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十)俞樾《墨子闲诂序》。
(十一)梁启超《墨子之根本观念》。
(十二)列子《杨朱篇》(节录)。
(十三)柳宗元《辨列子》。
(十四)公孙龙子《白马篇》
(十五)管子《小匡篇》。
(十六)柳宗元《辨晏子春秋》。
(十七)《史记·管晏列传》。
(十八)庄子《天下篇》。
钱先生的文学读本是依时代逆溯的。这一册是周秦文学,而中间包含着几个单元。他自己说他的编法:“录太史公谈《论六家要旨》冠于前,庄子《天下篇》殿于后,说明周秦学派之总关系。而每录一篇作品,又必录司马迁做的作者传详其行实,汉唐以下儒者做的作品序跋述其旨趣,以引起读者知人论世的思想。”这种方法,在教材配置和联络的原则上很可供我们研究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