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体文教材编目
初中第一年级语体文教材编目
胡适译都德的《最后一课》。
郁达夫的《牧羊少女》。
刘宇澄的《为什么不爱国?》。
冰心女士的《一个兵丁》。
陈大悲的《民不聊死》。
陈独秀的《平民的哭声》。
朴园的《农家》。
莫泊桑的《二渔夫》。
冰心女士的《一个军官的笔记》。
沈玄庐的《李成虎小传》。
蔡元培的《记绍兴志学会的三大愿》。
沈玄庐的《笔与枪》。
沈玄庐的《怕死么?》。
陈独秀的《除三害》。
陈独秀的《我们究竟应当爱国不应当爱国?》。
孙梦雷的《罪战争恶史之一页》。
托尔斯泰的《世界上所以有灾祸的原因》。
王剑三的《战夜的谈话》。
傅斯年的《去兵》。
郭虞裳的《废兵运动》。
陈大悲的《哭中笑声》。
冰心女士的《梦》。
冰心女士的《笑》。
谢寅的《希望》。
潘力山的《为什么要爱国》。
赵祖欣的《可怜的若格》。
叶绍钧的《低能儿》。
蹇先艾的《家庭访问》。
冰心女士的《离家的一年》。
叶绍钧的《一课》。
鸣剑的《早晨的社会》。
屈春燎的《我的早晨》。
蔡元培的《我的新生活观》。
胡适的《新生活》。
张一棲的《学校与工厂联合为一》。
陈元疆的《学生仇敌的嗜好》。
朱仲琴的《学生解放》。
周叔贤的《社会服务的真精神》。
林希吴的《学生养成自动能力的方法》
叶英翰的《自治的必要在哪里?》。
朱义权的《理想与事实》。
宗白华的《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冰心女士的《两个家庭》。
冰心女士的《去国》。
李大钊的《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吴稚晖的《机器促进大同说》。
赤的《切实试行》。
胡适的《杜威先生与中国》。
蔡元培的《杜威博士生日演说词》。
冰心女士的《庄鸿的姐姐》。
夬庵的《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给罗兰的信》。
《复寄生姐姐的信》。
刘悟仇的《莲玉》。
诸白萍的《虐婢》。
梦雷的《村妇》。
秀岩的《一夕》。
葹蘅的《一个妇人的结局》。
馨吾的《碎痕》。
佛西的《我到哪里去?》。
悲的《是谁断送了你》。
程忆萱的《家庭一夕话》。
卢正绅的《一夜》。
罗加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
隋廷玫的《一段事实的回忆》。
胡适的《李超传》
朱自清的《笑的历史》。
史特林堡的《爱情与面包》。
顾一樵的《孤鸿》。
胡适的《终身大事》。
庐隐女士的《真幸福》。
叶绍钧的《小病》。
叶绍钧的《伊和他》。
胡适的《任陈订婚记》。
洪白蘋的《天亮了》。
爱罗先珂的《鱼的悲哀》。
爱罗先珂的《池边》。
托尔斯泰的《同鸡蛋一样大的谷粒》。
徐志摩的《吹胰子泡儿》。
瞿世英的《荷瓣》。
郁达夫的《月下》。
落英的《菊花盒盒》。
沈玄庐的《石子》。
高一涵的《皖江见闻记》。
初中第二年级语体文教材编目
《子则给高语罕的信》。
《复子则弟的信》。
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
孙伏园的《南行杂记》。
沈玄庐的《顾老头子的秘史》。
寒星的《温老太太》。
陈衡哲女士的《吃先生的日记》。
任鸿隽的《路旁》。
泰戈尔的《偷睡眠者》。
泰戈尔的《责罚》。
泰戈尔的《小大人》。
康白情的《桑园道中》。
康白情的《醉人的荷风》。
康白情的《暮登泰山西望》。
刘延陵的《竹》。
沈玄庐的《十五娘》。
刘大白的《桃花几瓣》。
刘大白的《自然的微笑》。
朱自清的《湖上》。
徐特立的《留法学生之自述》。
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楔子》。
刘大白的《十年前的今日》。
季陶的《到湖州后感想》。
鲁迅的《忆爱罗先珂华希理君》。
仲密的《送爱罗先珂》。
爱罗先珂的《春天与其力量》。
爱罗先珂的《虹之国》。
李思纯的《赴法船中的报告》。
张梦九的《旅法两周的感想》。
冰心女士的《到青龙桥去》。
徐志摩的《一个不重要的回想》。
胡也频的《杨修》。
胡也频的《中秋节》。
梁启超的《人生目的何在》。
嚣俄的《沙葬》。
李大钊的《时》。
李大钊的《今》。
汪精卫的《竞争》。
梁漱溟的《一个人的生活》。
成仿吾的《一个流浪青年》。
高歌的《风雨之下》。
胡适的《不朽》。
显克微支的《二草原》。
朱执信的《人类之将来》。
陈独秀的《自杀论》。
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
张松年的《精神独立宣言》。
鲁迅的《故乡》。
爱罗先珂的《狭的笼》。
叶绍钧的《隔膜》。
契诃夫的《一件美术品》。
鲁迅的《药》。
熊佛西的《新闻记者》。
王星拱的《科学的起源和效果》。
任鸿隽的《科学方法之分析》。
胡汉民的《习惯之打破》。
爱罗先珂的《智识阶级的使命》。
杜威的《德谟克拉西的真义》。
沈仲九的《我的人生观》。
陈独秀的《人生真义》。
安兑尔然的《卖火柴的女儿》。
胡适的《一个问题》。
托尔斯泰的《三个问题》。
孙少侯的《我对于一切人类的供状》。
托尔斯泰的《难道这是应该的吗?》。
周作人的《日本的新村》。
周作人的《访日本新村记》。
周作人的《新村的理想与实际》。
孟真的《山东的一部分的农民状况大略记》。
李守常的《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筑山醉翁的《评“工读主义”》。
蔡元培的《社会主义史序》。
李守常的《俄罗斯革命之过去现在及将来》。
谭仲逵的《“五一”纪念》。
陈独秀的《实行民治的基础》。
魏野畴的《共进社的纲领》。
陈独秀的《法律与言论自由》。
陈独秀的《青年的误会》。
陈独秀的《反抗舆论与勇气》。
陈独秀的《主义与努力》。
陈独秀的《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
林灵光的《致青年第一封信》。
林灵光的《致青年第二封信》。
林灵光的《致青年第三封信》。
林灵光的《致青年第四封信》。
刘叔雅的《人类之将来》。
傅斯年的《人生问题之发论》。
蒋梦麟的《托尔斯泰人生观》。
公展的《社会主义的误解》。
虞裳的《基尔特社会主义》。
蔡元培的《国语的应用》。
胡适的《吴虞文录序》。
任鸿隽的《何为科学家?》。
森的《已经改良的私校》。
唐俟的《保存国粹》。
钱玄同的《古典》。
钱玄同的《通信教授古典》。
陈独秀的《学说与装饰品》。
陈独秀的《调和与旧道德》。
陈独秀的《新教育是什么?》。
颂华的《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从利己主义到利他主义》。
李大钊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
胡汉民的《阶级与道德学说》。
蒋梦麟的《杜威之伦理学》。
兼生的《克鲁泡特金的道德论》。
胡适的《实验主义》。
蔡元培的《欧战与哲学》。
陶知行的《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刘靖裔的《怎么样叫教育者的自觉》。
瞿世英的《中国人的劣点》。
梁启超的《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的《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之大责任》。
胡适、蒋梦麟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平心的《美国学生生活》。
成仿吾的《士气的提倡》。
易卜生的《国民公敌》。
王统照的《寒会之夜》。
金平的《圣诞之夜》。
钦文的《疯妇》。
冯文炳的《浣衣母》。
落花生的《商人妇》。
哲民的《我要问谁去?》。
雪邨的《私逃的女儿》。
落花生的《命命鸟》。
潘垂统的《他牺牲了两性的幸福》。
赵邦杰的《可怜的少女》。
侯曜的《弃妇》。
欧阳予倩的《泼妇》。
易卜生的《娜拉》。
陈衡哲女士《巫峡里的一个女子》。
胡适的《美国的妇人》。
望道的《介绍桑格夫人》。
周建人的《珊格尔夫人自叙传》。
春华的《女子的根本要求》。
张竞生的《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士的研究》。
陈佳青的《理想的妻》。
劳泽人的《中国妇女运动的将来》。
罗静轩的《论古人妇德说之纰缪》。
朱学静的《中国的女性压迫及妇女运动》。
田隆仪的《女子教育问题》。
梁启超的《我对于女子高等教育希望特别注重的几种学科》。
沈兼士的《儿童公育》。
东荪《妇女问题杂评》。
陈启修的《女子贞操的金钱价值》。
周金平的《烦恼之网》。
白采的《侮辱》。
孙俍工的《看禾》。
王敬熙的《雪夜》。
戈木列支哥的《燕子与蝴蝶》。
哀禾的《先驱》。
叶绍钧的《寒晓的琴歌》。
叶绍钧的《晓行》。
叶绍钧的《脆弱的心》。
鲁迅的《鸭的喜剧》。
鲁迅的《孔乙己》。
晨曦的《深夜》。
庐隐女士的《丽石日记》。
鲁迅的《狂人日记》。
托尔斯泰的《阿撒哈顿》。
胡适译的《他的情人》。
冰心女士的《寂寞》。
冰心女士的《疯人笔记》。
冰心女士的《超人》。
周作人的《西山小品》。
周作人的《山中杂信》。
倪德的《花影》。
成仿吾的《诗人的恋歌》。
郑振铎译泰戈尔的《印度国歌》。
郭沫若的《残春》。
庐隐女士的《月下的回忆》。
庐隐女士的《余泪》。
西谛的《淡漠》。
梁宗岱的《旧痕》。
初中第三年级语体文教材编目
周作人的《一个乡民的死》。
周作人的《卖汽水的人》。
泰来夏夫的《决斗》。
莫泊桑的《杀父母的儿子》。
托尔斯泰的《呆伊凡故事》。
潘莱士的《禁食节》。
王尔德的《安乐王子》。
冰心女士的《烦闷》。
冰心女士的《爱的实现》。
冰心女士的《最后的使者》。
冰心女士的《往事》。
冰心女士的《遗书》。
张资平的《爱之焦点》。
张资平的《双曲线与渐近线》。
张资平的《海滨》。
张资平的《飞絮》。
郁达夫的《血泪》。
郁达夫的《茑萝行》。
波微的《涛语》。
波微的《寄海滨故人》。
郭沫若的《落叶》。
郁达夫的《沉沦》。
郁达夫的《银灰色的死》。
郁达夫的《南迁》。
梁实秋的《苦雨凄风》。
淦女士的《旅行》。
淦女士的《慈母》。
淦女士的《隔绝》。
鲁迅的《阿Q正传》。
黄业初的《恋爱初期之失败者》。
徐雉的《失恋后》。
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成仿吾的《海上的悲歌》。
鲁迅的《风波》。
鲁迅的《一件小事》。
鲁迅的《明天》。
鲁迅的《端午节》。
鲁迅的《兔和猫》。
周作人译梭罗古勃的《铁圈》。
周作人译千家元磨的《深夜的喇叭》。
周作人译铃木三重吉的《黄昏》。
周作人译国木田独步的《少年的悲哀》。
董秋芳译俄国高尔该的《争自由的波浪》。
周作人译俄国安特来夫的《齿痛》。
鲁迅译俄国阿尔支拔绥夫的《幸福》。
冬芳译挪威包尔以的《卡利奥森在天上》。
蒋百里译挪威般生的《就鸟巢》。
周作人译瑞典斯忒林培克的《改革》。
王剑三译爱尔兰夏芝的《忍心》。
余愉译爱尔兰唐珊南的《潮水涨落的地方》。
范邨译意大利邓南遮的《金钱》。
周作人译波兰普路斯的《世界的霉》。
周作人译南非须莱纳尔的《沙漠间的三个梦》。
周作人译波兰普鲁斯的《影》。
希真译犹太宾斯奇的《拉比河契巴的诱惑》。
周作人译新希腊蔼夫达利阿谛斯的《扬奴拉妪复仇的故事》。
鲁迅译芬兰明那亢德的《疯姑娘》。
仲持译印度泰戈尔的《归家》。
王靖译印度泰戈尔的《邮局长》。
蔚南译国木田独步的《星》。
鸣田译佐藤春夫作《初春的一日》。
周作人译日本加藤武雄的《乡愁》。
伧叟译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B的自述》。
孙俍工的《小说创造与作者》。
胡适的《论短篇小说》。
郭沫若的《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
西林的《酒后》。
西林的《亲爱的丈夫》。
西林的《一只蚂蜂》。
叶绍钧的《艺术生活》。
汪仲贤的《好儿子》。
洪深改译的《少奶奶的扇子》。
侯曜的《山河泪》。
蒲伯英的《阔人的孝道》。
蒲伯英的《道义之交》。
郭沫若的《三个叛道的女性》。
郭沫若的《聂嫈》。
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
郭沫若的《湘累》。
郭沫若的《棠棣之花》。
郭沫若的《卓文君》。
郭沫若的《王昭君》。
郭沫若的《孤竹君之二子》。
郭沫若的《广寒宫》。
张资平的《军用票》。
郁达夫的《孤独的悲哀》。
成仿吾的《欢迎会》。
陶晶孙的《黑衣人》。
杨荫深的《一阵狂风》。
杨荫深的《磐石与蒲苇》。
半梅的《工厂主》。
田汉的《午饭之前》。
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
陈大悲的《哑剧说不出》。
宋春舫的未来派剧本《早已过去了》。
宋春舫的未来派剧本《枪声》。
宋春舫的未来派剧本《朝秦暮楚》。
陈大悲译英国高士倭绥的《银盒》。
鲁迅译俄国爱罗先珂的童话剧《桃色的云》。
周作人译日本古代小喜剧《狂言十番》。
鲁迅译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
李宗武译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浦岛的梦》。
千里译法国莫里哀的《时髦女子》。
高真常译法国莫里哀《装腔作势》。
刘半农译法国小仲马第一杰作《茶花女》。
杨丙辰译德国近世伟大诗人释勒的《强盗》。
田汉译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孟雷特》。
田汉译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诚冠怡译英国莎士比亚的《陶冶奇方》。
田汉译英国王尔德的《沙乐美》。
耿济之译俄国屠格涅夫的《村中之月》。
耿济之译俄国托尔斯泰的《黑暗之势力》。
邓演存译俄国托尔斯泰《黑暗之光》。
潘家洵译瑞典易卜生的《群鬼》。
潘家洵译瑞典易卜生的《少年党》。
张毓桂译瑞典史特林堡的《幽丽公主》。
汤澄波译比利时梅特灵的《群盲》。
朱枕薪译印度泰戈尔的《国王与王后》。
朱枕薪译印度泰戈尔的《隐士》。
傅东华译拜伦的《曼弗雷特》。
知非的《近代文学上戏剧之地位》。
周建侯的《近代剧和世界思潮》。
胡适的《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沈泽民的《民众戏院的意义与目的》。
公彦的《过去的戏剧和未来戏剧》。
陈大悲的《演剧人的责任》。
蒲伯英的《戏剧之近代的意义》。
余上沅的《论诗剧》。
余上沅的《论戏剧批评》。
熊佛西的《论剧》。
梁实秋的《戏剧艺术辨正》。
徐志摩——《哀曼殊斐儿》《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海韵》《雪花的快乐》《山东小曲》《自然与人生》《灰色的人生》《希望的埋葬》《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刘梦苇——《病中送客回南》《呕吐之前》。
穆木天——《乞丐之歌》《落花》《薄光》。
冯乃超——《月光下》《死的摇篮曲》《幻影》。
于赓虞——《公主墓畔》《晨曦之前》《歌者》《未终之曲》《仿佛孤帆在烟波里》《落花梦》《沦落》《海天辽阔》。
胡也频——《苦恼》《歌》《皮鞋》《誓》《别曼伽》《洞庭湖上》《公主墓前》。
朱湘——《采莲曲》。
王独清——《玫瑰花》。
沈从文——《“佛佛”的悲哀》《无题》。
闻一多——《死水》。
蹇先艾——《江上》《寄韵》。
鲁迅——《野草》一卷。
焦菊隐——《心痛》《夜的跳舞》。
徐玉诺——《神秘的死》。
朱自清——《毁灭》。
波西——《夕天》。
王统照——《蛟龙吞蚀不了的心痕》。
李金发——《憾》《弃妇》《给蜂鸣》《下午》《希望与怜悯》《她》《朕之秋》。
康白情——《斜阳》《自得》。
冰心女士——《繁星》。
评梅女士——《留恋》《宝剑赠与英雄》。
俞平伯——《凄然》《愿你》《归路》《黄鹄》《潮歌》《春水船》。
陆志苇——《幸福》《静极》《流水的旁边》《侵晨》。
郭沫若——《夜别》《泰山日出》《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洪水时代》《海上》。
宗白华——《夜》。
闻一多——《黄昏》《太阳吟》。
汪静之——《被残的萌芽》。
赵景深——拜伦《别雅典女郎》《没有一个美神的女儿》。
傅东华——拜伦《致某妇》。
黄正铭——拜伦《烦忧》。
徐志摩——拜伦的Song from Corrair。
徐调孚——拜伦《一切为爱》。
顾彭年——拜伦《赠渥盖斯泰》。
胡适——英国诗人裴伦的《哀希腊歌》。
郭沫若——英国诗人葛雷的《墓畔哀歌》。
刘半农——虎特的《缝衣曲》。
郑振铎——泰戈尔的《著作家》《天文家》《恶邮差》《告别》。
徐志摩——《拜伦》。
邓以蛰——《诗与历史》。
郭沫若——《论节奏》。
于赓虞——《诗之情思》《抒情诗中独自静境》。
郭沫若——《论诗》。
郭沫若——《未来派的诗约及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