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旗帜,鼓足干劲、千方百计地提高出版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工农兵、为社会主义建设服...
(报告提纲修订稿)
(一)国内外形势很好。
出版工作的任务很艰巨。这次会议要根据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总路线来检查和总结十年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明确方针,提高质量,加强规划,大搞协作,更好地为工农兵、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发挥更好的服务作用,更多的推动作用和更大的战斗作用。
一、出版工作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二)成就。成绩很大,经验丰富。成就表现在:(1)进一步明确和贯彻了(服务)方针,克服了一定时期某些出版物脱离实际、脱离政治、脱离群众、厚古薄今倾向;(2)出版了许多对我国人民政治思想起重大和长远影响、直接或间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建设和文教建设)、在当时或以后都能起一定作用的书籍;(3)数量上有很大的发展:1958—1959两年间每年约出新书4万种,每年印20亿册,种数比前八年每年平均数增%,印数增加 %,其中增加得快的是课本(增加倍),工农业技术书籍(增加 倍),通俗书籍(增加倍),地方出版物(增加 倍),少数民族语言和外文书籍也有发展,这是和形势的发展相适应的;(4)著作队伍扩大了(除了专家和作家之外,还有老干部、青年师生、工农兵写书),读者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加强了,出版工作者在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上提高了;(5)发行质量有所提高,基本上解决了农村发行网问题:全国2.4万个公社有2万个已建立公社书店;(6)印刷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广泛开展,有些出版物的印刷质量突破了一向的水平,书籍印制过程也加快了。
(三)可以说,出版工作经历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出版工作成为党的宣传工作的有力助手。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由于贯彻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在两条道路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7)。接着又在两条路线(多快好省和少慢差费)的斗争中(1958—1959)取得了彻底胜利。
现在,越来越体会到:出版工作必须贯彻毛泽东思想。离开一点点就会出差错。比方说,文化部1958年下半年对质量强调不够,1959年上半年鼓劲不足,对出版工作都发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总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1)总路线精神不容割裂,出版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多快好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但是它又是思想工作,首先要求质量大跃进,反对片面追求数量。数量的发展要看对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利益大小,需要迫切与否,资源供应如何等条件决定。按照目前状况,书籍的品种和印数两年来发展很大,一两年内一般书籍品种和印数都不要发展,次要书籍要加以控制。大力提高质量。要保证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学校课本和重要书籍能用好纸印行。(2)坚定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方针,有计划有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外文化遗产和传统。(3)全面贯彻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4)坚持出版工作为工农兵、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5)地方出版社继续贯彻“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的出书方针。
第二,必须坚决服从党委的领导,实行政治挂帅,贯彻群众路线。中央和各级党委对出版工作抓得很紧,这保证了出版工作健康发展。出版单位要保证党的绝对领导。一切从政治出发,事事政治挂帅。出版社要坚持“开门办社”、有事找群众商量,写稿、审稿、评稿、评书都要深入群众。这不但使出版社与群众关系密切起来;同时有利于提高出书质量和改造出版工作者本身。
二、鼓足干劲、千方百计地提高出版工作质量
(五)出书质量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鉴别出书的质量,首先要分辨它是香花还是毒草。毒草是客观存在,放出来不要怕,但不要听之任之,要锄掉肥田(有些反面教材要有领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印行,目的是在批判,但要分别情况予以控制,要加批判性序跋,作为内部参考的可用介绍性序跋)。其次,香花本身也有高低、精粗之分,作用有大小之别,有的书虽然不是毒草,但没有作用也没有意义,浪费纸张人力。无论普及还是高级的书籍,都要保证质量:既要保证政治质量,符合党的路线政策,不违反六项政治标准,防止泄密、防止内外不分;又要保证有一定科学或艺术水平,政治上无害的书要有一定教育作用,或可以扩大眼界,学习技巧。
(六)提高出书质量,必须做到:(1)出版每一本书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反对“有什么出什么”,坚持“要什么才出什么”;(2)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目前水平和需要来空谈提高,不能借口提高而反对为中心服务等等。但出版社要鼓足干劲、千方百计地努力提高质量;编辑部要确信提高质量大有可为,而且认真严肃去做。(3)提高质量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提高质量绝对不等于脱离实际,厚古薄今,搞资产阶级学术那一套。(4)不能满足于选题方向正确,一本书的书名(选题)好,不等于质量高,选题虽然好,但是内容质量离开现有水平远。经过艰苦努力还提不高的书稿,不要出版。
(七)提高出书质量还要在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群众性几个方面切实做些工作。
(1)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高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毛泽东选集》本身是我们编校出版工作的模范)。出版马、恩、列、斯的著作,目前已经较有系统,译文质量也大大提高,必须在这个基础上,为某些重要著作译本写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对中国读者有指导作用(从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序言,同时还要作出结合中国实际,为中国读者所需要的注释。要大力出版提到理论水平来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书籍。中外古典作品的出版要有所选择。凡是对一般读者有打开眼界或欣赏技巧作用的,公开出版的此类作品,都必须附有批判性的序跋;对作品作出公正的合乎历史主义的评价,指导读者阅读。教科书和供广大群众阅读的书籍必须贯彻毛泽东思想,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绝对不允许借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扩大资产阶级思想影响。
(2)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文艺作品,只要政治上不违反六项标准,而本身又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就应当获得出版的机会。出版社必须协同作家大力提高其政治思想性和艺术性,即既要有广阔的胸怀对现实又要有深刻的分析,也就是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的结合。力求民族化和群众化。
(3)凡是科学和技术著作在政治挂帅的同时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水平。必须重视科学的准确性。出版推广技术经验的书籍,要注意经验的可靠性。基础知识读物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现代性。尖端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科学著作都要注意泄密。翻译出版外国科学著作要首先鉴别其价值和我国的需要(目前的和长远的需要)。科学著作一定要注意逻辑的严紧,这样才能说服人。
(4)凡是普及读物首先要求政治思想正确健康,又要注意群众化和通俗化。文字必须简明易懂,要使读者易于和乐于接受。凡是不适合工农群众和少年儿童阅读的题材,不要改编成通俗读物或儿童读物。供广大干部或群众学习用的文件或文章汇编,编辑之前要明确目的性和对象,编校工作必须认真严肃。
(八)做好出书规划工作,是提高出书质量最重要措施之一(详下)。建立一个中央通俗读物出版社,研究并指导全国通俗读物的出版,也出版一些示范性通俗读物。在上海建立连环画出版基地,研究并指导全国连环画的出版,也出版一些质量较高或成套的连环画,但各地都要积极作好连环画的出版工作。
(九)出版社内部必须:(1)改进编辑审校工作制度;(2)加强社长总编辑的政治责任,明确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下各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3)注意开展书评;定期作质量检查,倾听读者意见,使检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十)发行要来一次革命,使书店成为组织人民文化生活的机关之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主观主义地发行,要熟悉书,要熟悉群众需要。深入地细致地调查研究,合理分配。即使在缺书的情况下也要使书籍发生最大效果和作用。“边劳动、边了解、边宣传、边发行”(湖北)的办法很好。要有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十一)提高书籍装帧质量和印刷质量。出版社要抓装帧。书籍装帧要和内容适应。必须经济实用,同时做到美观;力求有民族风格,为大众所喜爱。印刷工作着重提高铅印质量和装订质量;三年内有大改进,做到重要书籍印制质量都提高,八年应根本改观,一般书籍的印刷赶到国际先进水平。精致美术品的印刷要不断创造新的方法,突破现有水平。
第三,加强规划,明确分工,大搞协作。
(十二)出书规划意义重大:(1)便于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方针,加强出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便于充分发挥出版工作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积累;(3)有利于更好地分工协作,提高出书质量;(4)出版社有了规划,便有远大目标,便于鼓干劲,印刷发行工作也便于配合。
(十三)因此,出版社都要有雄图壮志,加强出书规划。学会两只手工作,一手抓今天,一手抓明天。有些出书规划要几个出版社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如编辑辞书、整理古籍、翻译外国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通俗文库、农业书籍和中外美术全集等等);有些出书规划则一个出版社自己就可以完成(如中国农业全书,中国铁道大辞典之类)。各技术出版社也要加强出书规划,有些配合中心的书籍不能制定长远规划,不要勉强去作,但出版社要紧密依靠党委,熟悉形势,要有预见。加强出书规划,不是将所有的书都列为丛书,不要提“丛书化”,任何时期一个出版社出书,单行本还是占多数的,即使列入规划的书,有许多也可以用单行本形式出版。有些成套的丛书也可考虑先用单行本形式出版为好。出丛书目的性要明确,一定要有章法,体例一致,水平不要太参差。
(十四)为实现若干类书的出版规划,要在有关国家机关或人民团体领导下分别成立各类书的规划小组。它的任务是:制订方针,统筹分配,督促检查,交流经验。规划小组成员应包括领导机关、学术研究机关(学校)、出版单位和专家等。
(十五)为了正确制订出书规划和计划,出版社应该:(1)及时了解并认真研究党的方针政策;(2)与有关工作部门、学术机关、学校团体以及著作界取得密切联系;(3)参加一定的专业会议,积极参与学术活动;(4)注意学术情报;(5)经常深入读者群众,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对出版物的需要和反映。任何周密制订的计划都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局势的具体发展,因此要随时注意,在总的意图下面不断修订计划和规划,发现问题,迅速解决。
(十六)印刷工作要搞规划(发展生产力的规划和技术革新的规划)。发行工作要加强计划性。
(十七)计划和规划不能离开协作,必须大搞共产主义协作: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照顾整体,服从大局。(1)出版社之间大搞协作,反对抢稿,抢稿“挖”稿助长作者和编辑的资产阶级思想,对学术文化界不利。选题计划和组织稿件的情况,同类出版社彼此要开诚布公,互通消息、互相规劝。(2)出版、印刷、发行三个环节要密切协作。(3)出版单位与其他单位大搞协作;出版单位要加强服务观念。
(十八)在大搞协作的同时,要明确分工。(1)中央一级的人民、人民文学、作家、科学以及中华、商务各单位,担负出版国家水平的政治、文学、科学书籍以及整理出版中国古籍和翻译出版外国作品的任务,工作的重点是提高;(2)中央一级其他出版社应根据自己不同的任务,确定工作重点,有的要普及提高并重;(3)上海各出版社是全国性出版社,其任务很多与中央一级出版社相同,北京和上海出版社的分工协作方案已经中宣部批准,必须贯彻执行;(4)省、市、自治区一级出版社应以普及工作为主,主要面对当地工农群众和干部,并照顾其他读者。它所出版质量较高的书籍,应主动推荐给中央有关出版社,让它们经过研究评比(有些还加以提高)后出版,向全国发行(原出版社也可继续出版)。中央出版社到地方去组织书稿时,要取得地方出版社的协助,大搞共产主义协作。
四、扩大作者队伍,提高和补充编辑出版干部。
(十九)继续扩大作者队伍:(1)必须更加积极地和热情地支持和组织工农、老干部和青年作者进行写作;要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培养他们、提高他们,绝不要盲目吹捧,更不允许用物质手段拉拢他们;(2)充分估计老专家、老作家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二十)稿酬要改革。必须从政治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来动员作家写作,决不能单纯依靠物质刺激。改革稿酬制度的具体措施:(1)取消“版税”制度的残余——取消印数稿酬,原稿在报刊发表或出书,只付一次稿酬。重印、转载都不付酬。非劳动报酬,对作者,甚至他们的后代都会滋生不劳而获的寄生思想。(2)专业作家由国家发给工资,书稿出版后仍付稿费,工资为主,稿费为辅。要使所有专业、业余作者的稿费收入都是辅助性质的收入。(3)社会上有翻译能力的人。尽可能组织他们参加机关团体或出版社的编译机构,发给工资,不付稿费。(4)作者有发表、修改、停印自己的作品和选择出版社的权利,同时作者的作品要对社会公众负责。出版社要尊重作者的权利,不能随便翻印书稿。
(二十一)出版工作人员的水平目前仍不能与所负的任务相适应:(1)有些出版社还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编辑骨干。建议这些出版社的上级党委适当抽调一些骨干予以充实。(2)建议教育部门责成有关院校陆续培养一些大学生补充到出版社去当编辑。(3)出版单位在职干部首先要加强接触工农,劳动锻炼,经得起风险,同时要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今年开始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4)编辑干部每年要离职学习(一个月左右),首先学习毛泽东思想,要认真读书,读书要结合实际。(5)有写作能力的编辑人员,出版社应予以适当照顾。(6)五年内要培养出一批印刷工程师一级的骨干。加强对发行人员的培养。
五、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
(二十二)加强党的领导是作好出版工作的根本保证。出版社必须密切依靠并服从党委领导,要向党委经常汇报请示。各级文化行政机关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面加强对出版单位的政治思想和业务领导。
(二十三)出版单位的党员负责人和党员干部,要加强党的观念:首先是党员,其次才是出版工作者。建立健全的领导核心,并吸收经过斗争考验的有才能的新生力量参加这个核心。
(二十四)出版社的设置或裁并,必须按照中央规定经过一定级的党委的批准,并报文化部备案。省一级出版社在需要和条件成熟时经过批准可以分设几个专业出版社。有条件的专区,经过批准后可以办出版社,专区出版社出书以服务当地需要、在当地发行为主。县以下目前不要办出版社。
(二十五)文化部选择若干出版社为重点单位,加强领导,充实力量,认真提高它们的工作质量。重点要与一般相结合。
(二十六)大力展开书评。书评是党开展思想斗争的工具,对提高出书质量有很大作用。目前书评数量不够,专业报刊书评更少,质量也还须大大提高。书评应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反对现代修正主义以及形形式式资产阶级思想的有力武器,是浇花锄草的重要工具。建议各级党委和各报刊按照中宣部1953年的指示抓一下书评工作。
* * * * * * *
(二十七)全国跃进形势逼人。新的情况不断向出版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以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头脑,有各级党委日益加强的领导,又有两年来大跃进的丰富经验。只要我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认真严肃地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协作,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出版工作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伟大时代赋给它的伟大任务。
(据文化部出版局保存的原件刊印)
[1]此件是文化部出版局为一次出版会议所拟的报告提纲稿,无具体时间,估计在1960年底至1961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