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关于报刊书籍用纸供应问题严重,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报告

*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关于报刊书籍用纸供应问题严重,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报告

(1961年3月20日)

本件报送:周总理、邓小平、彭 真、薄一波、陆定一、康 生、习仲勋、林 枫、龚子荣同志,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

1961年第一、二季度,全国报刊书籍出版用纸,供需极不平衡,有很大缺口。第一季度供应的纸,只出版了报纸、杂志,书籍出得很少;第二季度供应的纸,如果保证秋季中小学课本和大专学校教材的需要,报纸、杂志就不能出版;如要保证报纸、杂志的出版,势必有一部分课本在第二季度印不出来,秋季开学时便拿不到。书籍用纸,也就全部没有了。

文办在3月18日召集文化部、教育部、轻工业部、经委物资总局、商业部有关的负责同志开会,讨论纸张的生产和供应问题。会议认为,要解决报刊书籍出版用纸供应紧张问题,关键在于恢复和增加重点纸厂的生产,为了保证出版报纸、杂志、课本、经典著作和一般图书的需要,目前,必需采取若干紧急措施来解决纸张的生产问题。

1961年,报刊书籍出版用纸,计划要20万吨,第一季度为5.3万吨。但是,由于自1960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十几个重点纸厂,缺少煤、电和原料等,因而开工不足,好些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下降很多。从1961年一、二月份交货情况看,估计第一季度的供应量,不会超过2万吨。这2万吨纸,全部用来出版报纸和杂志还不很够(需要2.2万吨)。其他方面的用纸,只得动用库存。因此,在第一季度,除了春季中小学课本,书籍出得很少,只出版了《毛泽东选集》、影印一些科技书籍、出版了《世界知识年鉴》和《不怕鬼的故事》、《代食品》等几种小册子。由于新书出得很少,一般反映,现在要买书很不容易。

第二季度,需要用纸7.66万吨,其中:报纸1.82万吨,杂志0.34万吨,课本、教材4.5万吨(不包括大专学校自编讲义用纸),书籍1万吨。但轻工业部认为,只能供应4.94万吨(还差2.72万吨),而且要在恢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才能作到。这4万多吨纸,首先必须保证报纸、杂志的需要,除去报纸、杂志用纸,只剩下2.12万吨,而秋季中小学课本和大专学校教材,必须在第二季度印出来,剩下的这些纸,全部用来印课本教材,也很不够,还差2万吨,至于书籍用纸的供应,就更排不上队了。

根据第一季度纸张供应的情况,纸的质量,有的很不好,交货也不及时,由于包装不好,纸的损耗也很大,一般达30%,这些都是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纸的质量,必须设法保证,才能做到课本教材能用洁白纸、好纸。

生产报刊书籍用纸的纸厂,全国最主要的有七个大厂,另外有五个大厂也很重要,还有十个纸厂,也生产报刊书籍用纸。这些厂,有的缺少木材,有的缺少煤、电或化工原料。要解决用纸问题,关键在于恢复纸厂的正常生产,首先要使七个大厂的生产恢复正常。目前,七个大厂中,东北几个厂所缺煤、电和原料,部分得到解决,生产正在逐步恢复,但恢复的速度很慢,赶不上需要。广州纸厂,本来可以日产200吨,因为缺少木材和煤,只能日产100吨,如果广州纸厂所需的木材和煤能够及时解决,在第二季度多生产1万吨纸,是可能的。对其他各厂,也要采取一些紧急措施,才能使生产恢复正常。

为了减少书籍供应的困难,文化部正在和准备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一)严格控制出版计划,压缩一般书籍的出版,以保证重点书籍的需要;(二)加强计划供应,合理分配图书,有的书只发给大城市,有的书有计划地卖给最急需的单位或个人;(三)清理农村书店的仓库,把不适于农村发行的书调给城市;(四)回收旧书;(五)加强对租书业的领导;(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改善服务态度。

会议认为,报刊书籍用纸的生产供应,问题严重,牵涉的方面又多,应由文化部、轻工业部分别向中央写报告,反映情况和提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至于大专学校讲义用纸,是由商业部门供应,目前在讲义用纸的分配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由教育部与经委物资总局和商业部在节约用纸和保证供应的原则下洽商解决。

(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