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关于1960年印制《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单篇本的工作总结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出版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人民掀起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学习运动。因此,对于选集第四卷及其单篇本的需要,既迫切而又数量大,全靠中央供应是不可能的。为了满足全国人民学习的需要,中央决定各省需要数除由北京供应部分精装、平装和普及本外,单篇本由各地租型印制,印制工作做得好坏其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向中央租了11种单篇本纸型,已于去年10月底开始付印,其中由于纸张供应不上到目前为止已出版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四种单篇本,第一次印了32.04万册,到1月14日又加印了9.03万册,以上共出版了41.07万册,用纸300令。其余7种也已在2月底开始印制,预计到3月底以前可以全部印制结束。
为了做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单篇本的出版印制工作,并绝对保证质量,不出政治性的差错,在省委宣传部及局党组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之能及时配合学习的需要。在单篇本付印以前即向印刷厂职工进行了关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编辑出版的重大政治意义的教育,和承担《毛泽东选集》单篇本印刷工作是光荣的艰巨的任务,要求每个职工把它作为一个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除了组织全体职工学习讨论外,并组织了以书记、厂长挂帅的“主席著作印制委员会”分工负责(具体措施见附件)。此外,由人民出版社派一个校对驻厂随时检查校对,出版局印刷出版部门加强检查督促,物资供应站保证用最好的纸张及解决印制上的材料等问题。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在时间上保证了学习的需要,质量上超过了我省历年来印刷书刊的最高水平,达到了上海商务印刷厂印制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普及本的印制水平,做到了党委满意,读者满意。
在这次印制《毛泽东选集》单篇本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要依靠了党委、领导工作深入细致、发动群众和抓住关键,就能解决问题,就能提高质量。例如印刷质量,过去一直是不稳的,时好时坏,对其原因,不能解决,这次我们抓住了修版、装版和选纸三个关键,使印刷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铅版字面的平整和深浅对印刷质量影响很大。这次集中了厂里的刻字工人在铅版浇出后就作出全面的修整,再校对付印;在装版时我们采取了厂长、技术人员和技工三结合的办法,有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在大家都认为可以了才开印,第一次装版花了二天多时间才装好,以后就较顺利了;要保证主席著作用纸没有斑点、油渍和穿孔,在现有纸张质量的情况下,不经过挑选是不能保证的,纸张经过挑选后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对装订工作,主要是抓检查,对成品这一关我们是逐本逐页的检查的,不合格的坚决不出厂,这样才避免了装订上的差错。
第二,群众发动起来了,开动脑筋,就能找出很多的办法,来提高质量,如单篇本上“出版者说明”是印在封二的,印不好就会透过来,同时字迹又不很清楚,印出来不美观,经过工人同志研究,决定用原稿拍照放大,经过仔细的修描,再缩小制版,这样印出来的字又清楚又美观,比原稿就好多了。版权也是经过这样处理的。封面上印红色底版原来是由平印改为锌版印的,质量仍是不能令人满意,后来工人同志建议改用钢版,经过试验比锌版光滑,而且越印越好,我们认为大量印刷的书改用钢版,对质量是有好处的。
第三,选纸工作做好了,不但能提高书籍质量,而且可以减少浪费节约纸张。这次印主席著作用纸是选择最好的凸版纸和70克白色胶版纸来印刷的,但这些好纸的质量是不纯的,有粗有光,正反面混杂,绉纹、斑点、油渍都有,如不挑选将会在印刷时发生墨色不一致,字迹不明的现象,使质量下降,而且会造成大量纸张的浪费,又会使出版时出现有大批的短尾不能送齐,经过了挑选克服了上述毛病,有力地保证了主席著作的印刷质量。
以上是我们在这次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贯彻下去,是否有当请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