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根据目前发行情况和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报刊发行工作,特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一、切实按照各报刊的不同要求,分别做好控制、压缩和适当增加要数。
报刊经过整顿和压缩控制发行份数后,发行计划已基本上固定下来,目前各种报刊的发行要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即:第一,维持现有发行份数的;第二,仍需压缩发行份数的;第三,在现有发行基础上适当增加份数的;第四,不控制发行份数的。各级局必须切实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掌握,区别对待,对于维持现有发行份数的报刊,应在现有发行份数内做必要的调整,力求合理分配;对于仍需压缩发行份数的报刊,应根据压缩的要求,做必要和适当的压缩;对于在现有发行基础上适当增加份数的报刊,应按照可以增加的份数,优先满足迫切需要的读者;对于不控制发行份数的报刊,应根据读者的实际需要增加要数,不得拒订。
对于前一、二、三种情况的报刊,如限额已满,而读者要求订阅时也不能采取一律不接受新订户或不接受破订等办法。应尽可能地介绍读者改订其他尚未满额的报刊,并应分析读者需要情况妥善处理。对于那些必须保证的读者,应在本地区内进行调剂供应。确实无法供应时,应做好口头解释工作或采取登记办法,遇有空额时联系收订。
在学校开学期间和假期,他们所订报刊份数必然有所增减,这是合理的。学校减订期间可以接受其他读者短期订阅或适当增加零售数量。但在学校开学以后,要主动与他们联系,供应他们必需的数量,克服目前某些学校因恐假期减订后无法订上,就不敢减订的现象。
各级局对于报刊控制数都应很好掌握,做好收订工作,不得盲目收订。
二、积极做好报刊发行合理分配工作。
根据“保证重点、区别对待”的精神,积极做好发行的合理分配,解决供需间的矛盾。对控制或压缩发行份数的报刊一般可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保证党、政、军机关及首长和外国使领馆的必要报刊,优先供应粮、钢、煤、运战线的必要报刊,照顾社会团体及图书馆、文化馆、俱乐部、阅览室等群众阅读的报刊和高级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华侨等的需要。适当压缩一般订阅数量多的科室和个人订户及重复部分。提倡集体合订、配订、相互换订、让订等办法。
2.专业性报刊应保证专业领导和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的需要,照顾专业人员的需要,控制、压缩非专业对象订阅部分。
3.照顾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下放农村干部必要的党报、党刊,有关农业生产知识的报刊应优先供应农村人民公社。
4.大、中城市应根据具体情况,保留一定品种和数量的零售,特别是在繁华地区、车站、码头、机场、宾馆、娱乐场所,对几种主要报刊应有一定的零售数量。
5.地方级主要报刊应保证中央、各中央局领导机关及首长、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省、市、区党委、人委机关及首长,省以上大型图书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因业务需要也需作为重点对象,尽可能满足供应。
三、加强领导和教育,贯彻执行规章制度。
报刊控制发行工作是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各级局都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加强报刊发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局必须指定一位局长亲自动手抓报刊发行工作。省、市、区局应有专人负责报刊控制数的分配、调整及检查,纠正目前有些省、区局将这部分工作完全下放到订单处理组去管理的做法。市、县局的发行机构和干部一般不要调作其他工作,人员调动也尽可能避免过于频繁。各级局都应加强发行人员的教育,帮助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报刊控制发行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业务水平,做好控制发行工作。
各级局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统一的规章制度,切实纠正有章不循或执行不力的偏向。特别是加强报刊款的管理,建立报刊款交接责任制度,做到账款相符,按期、按批缴款和结算,长期款按期轧对,和准确及时地向读者退款,杜绝贪污挪用。为此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应加强监督、检查。
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报刊发行站的联系和管理,加强业务指导,交代方针政策,并具体帮助他们组织读者排队,合理调整单位内部的报刊分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四、为做好报刊控制发行工作,各级局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工作。通过重点深入地调查,解剖“麻雀”的方法,把情况摸深、摸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上半年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选择好的办法在省、市、区内推广、介绍,并将相关资料于6月份报部。
此外,为了缓和当前供需之间的矛盾,建议中央宣传部对中央级报刊,特别是专业性、科技类发行数量很少的报刊,在可能条件下,采取进一步调整篇幅、延长刊期、适当增加印数,缩小供需差距。
以上报告如属可行,拟请批转各省、市、区局并抄报中央宣传部。
附:全国报刊发行情况表;各省、市、区党报、党刊发行情况表(略)
(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刊印)
[1]本件为手写的一份报告,发文单位与时间均不明。从内容看,可能是邮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