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各地对报刊控制发行作了很多工作,基本情况是好的。但是,由于读者的需要逐步增长,而发行量又一再压缩,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在压缩中也反映了发行工作上一些严重的缺点和问题,主要是:
一、报刊发行的分配不够合理,工作简单化。
报刊压缩、控制以来,绝大多数读者仍订到了所需要的报刊,基本适应了需要。但许多地区的邮电局,对“保证重点,区别对待”的精神掌握不够,没有按我部通知精神分类掌握,对于不需要控制发行的报刊,各级局可根据读者的实际需要增加要数,对于维持现有发行份数的报刊,各省、区、市局上能在本区的现有份数内作必要的调整,做到合理分配,对仍需压缩发行份数的报刊应根据压缩的要求作适当的压缩,而单纯从压缩发行份数出发,采取了“先来先订、额满为止”或“一律不发展新订户”、“不接受破订”等简单化的做法,因此使一些不控制发行份数的报刊也发生读者订购不到的情况,如:《中国地质》、《广播业务》等杂志都是不控制发行份数的,而报刊社却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订不到的不合理情况;又如《红旗》杂志全国发行份数距离限额20余万份,读者来信反映订不到的情况还不少,本年以来邮总收到读得来信132件,其中要求订阅《红旗》杂志的就有26件。有的单位反映一些主要领导干部订不到《红旗》杂志。有的统战部门订不上《光明日报》、妇联订不上《中国妇女》杂志。浙江东阳巍山公社局对只订一份《上海青年报》也要求压缩40%。有的院校在学生毕业离校后不敢暂时停订报纸,否则新学员入校后就无法订上。
有些邮电局在退订中没有通过组织商定,也不做解释工作,硬性削减,读者很有意见。如黑龙江松花江专署第一季订阅的《红旗》杂志,邮电局事前没有联系,也没有征得订户同意就硬性削减了,引起发行站拒绝退款。桦川县有些被削减订户说:“邮电局有权限,说给谁就给谁。”
由于报刊调整压缩发行量后,农村发行量减少较多,有些生产队因所订报刊停刊而造成空白点,据吉林、榆树调查农村发行量3月比1月减少65%以上,农安县调查全县已出现了327个空白生产队,农村所在地的单位如供销部、银行、卫生所也出现了空白点。
还有些邮电局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不作控制,盲目收订。如有的省去年以来,均未按分配的定额控制收订,徐州市邮电局在第一季收订工作中,盲目收订后,不能供应,向三千多户读者退订、退款,造成被动又招致读者不满和责难。
二、零售报刊数量太少,不能适应读者需要,排队也买不到。
由于今年报刊发行量压缩比例很大,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因此,不得不把零售品种和份数大量压缩。以北京市为例,过去《人民日报》零售数是2.4万份,今年3月只有4400多份,减少80%以上,《北京日报》从3.1万份减到2.2万份,减少27%,《北京晚报》从10.8万份减到5.6万份,减少也将近一半。另一方面,过去委办零售点有一半以上撤销了,读者都集中到邮电局排队买报。北京市八面槽、骡马市、西四三个支局每天上午8点开门卖报,而读者早在7时15分就开始排队了。《北京晚报》下午5时开始出售,而读者在4时20分就开始排队,一般不到半小时就卖完了,有的人排队还买不到。据最近对经常到邮电局排队买报的232个读者进行了调查,其中就有103人希望转为预订户,这些读者中有些原来就是订户,被削减后转为零售户的。上海、天津、郑州等城市都有类似情况。
三、业务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当前形势的要求。
去年以来,由于报刊整顿、调整、停刊、休刊、改变刊期、定价等变动比较频繁,退款多。有些邮电局没有认真贯彻执行业务规则,缺乏监督检查,对读者退款不及时,贪污挪用的情况比较严重,据1960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因放松管理、有章不循、检查不够被贪污盗窃的报刊款达十余万元。特别是控制压缩报刊后,退款问题很多,该退的不退或退得不及时,给贪污盗窃造成了漏洞,邮总今年第一季度就收到了13件读者来信,反映去年下半年停刊、休刊的报刊,延至今年3月还未向读者办理退款,引起读者责难。其次是放松了对社会报刊发行站的联系、辅导、管理工作,在控制发行工作中,没有及时向他们交代方针政策和办法,没有充分运用这部分的力量。
造成许多迫切需要的读者订不到、买不到、订了收不到报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读者对报刊的需要逐日增加,今年出版的报刊又是在去年压缩的基础上再压缩35%,供需之间差距太大,科技及专业性报刊发行数量很少,层层控制,很难掌握调剂。其次,报刊发行工作无人负责的现象。据了解许多省局只有一个具体管发行的干部而长期调作其他中心工作。有些地区的邮电局撤销了发行专业机构,把发行人员长期调作其他中心工作。据了解:河北省除天津、保定二个市邮电局还保留发行科,其他如石家庄、唐山等专、市邮电局都撤销了发行科(股)。同时,许多领导干部和职工对控制发行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单纯从报刊份数着眼,认为报刊种类减少了,份数压缩了、工作简单了、任务轻松了,甚至认为发行工作没有事情可做了。有些同志反映:有的干部怀疑现在邮政工作是不是还以“报纸发行为纲”?不少职工对发行工作产生了畏难情绪。由于一些省、市(县)较普遍削减了发行力量,放松了对发行工作的领导,使我部指示不能有力地贯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