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通俗读物出版社编辑部对《工农通俗文库》出版计划和选题计划的几点意见

附:通俗读物出版社编辑部对《工农通俗文库》出版计划和选题计划的几点意见

(1961年8月)

我们看了上海出版《工农通俗文库》的计划、选题计划和三种样书,想提几点意见供上海同志参考。由于我们没有编辑这种知识文库的经验,所提意见难免有片面和不当之处,请上海同志批评指正。

文库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向读者介绍基础知识,它所包括的各类读物,应有较长期的阅读价值。一些“密切联系当前形势”和配合当前中心工作的书稿,有较强的时间性,虽然在当时当地确实对基层工作和宣传任务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当工作向前发展或运动告一段落之后,这类读物容易失去时效,缺乏保留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势必需要付出大量劳动来从事抽换选题和增删内容的工作,而不能集中力量充实文库的品种、提高文库的质量。同时,由于文库部分书籍的抽换频繁,那些过时读物,虽然形式上仍存在于文库之中,而实际上却积压无用。所以我们的意见是把文库的选题严格限于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在文库中着重介绍文化科学知识。目前文库中政治、经济部分一些密切联系当前形势和当前工作的选题,如党团知识、当前农村工作政策等,不妨另行出书供应,不必列在文库之内,而保留那些属于基础知识的选题,如经济部分中的《资本家发财的秘密》、《商品小史》、《货币的故事》等。在书稿内容上、为了说明论点而举的事例,最好也能适当注意这类事例的时间性和典型意义,使之具有较普遍和较长期的使用价值。

关于文库读物如何为政治服务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广义上来理解。某个选题所提供的知识内容,能够提高读者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觉悟,或者能够帮助读者打下理解某些政治问题的基础,提高他们对政治事件的鉴别能力,就可以说这本书是为政治服务的,因而不必把选题限制于指导当前基层工作和说明当前国内外的斗争形势的圈圈之内。例如《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的敌人》一题,看来像一个时事宣传的题目,似可用有关的政治知识读物来代替。介绍些有关美国这个国家的知识,如地理人口、财团家族、什么阶级操纵政府和如何操纵,以及垄断财团向外扩张的历史情况和现状等,这样以实际的知识材料来说明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的敌人似乎比泛泛而论更为有力。又如《美帝国主义从台湾滚出去》一题,也可以用介绍台湾的历史和现状的知识读物来代替。这类读物虽然介绍的是知识,但实际上说明了我国人民的立场和我国的内外政策,既能提高读者对政治事物的认识水平,同时这类读物也适合文库的特性,有较长期的阅读价值。

关于文库各门类读物的系统性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介绍给读者以最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面不宜过广;另一是考虑具有高小文化水平的工农成年读者能够接受哪些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能接受到什么深度。一些必要的选题不宜省略。我们看了选题计划之后,感到除了可以删去一些密切联系当前形势和当前工作的选题外,看来还可以补充一些知识性选题。例如政治经济学初步知识选题,除了资本主义部分外,似可补充少数社会主义部分的选题,介绍一些关于经济规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哲学部分历史唯物主义选题,似乎也可以稍加扩充,如加入讲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选题。在历史读物中,对我国历史部分相当完备,对近百年史给予了足够的注意,但看来还可以介绍些世界史的初步知识。

在科学技术读物选题中,工业技术(如机械修理、性能、功用等)、理化知识和医药知识,受地区条件的限制很少,所以介绍一些实用技术是可能的。而农业技术情况则不同,随地区环境而各异,我们认为在这方面读物中多介绍些“是什么”、“为什么”之类的知识,少介绍“怎么办”为好。如作物、牲畜多介绍生理知识,少介绍怎么栽种怎么饲养之类的东西,这样的书,可以根据地区情况分别出版单行本来解决。在面向全国的文库中,看来不大适宜。

文艺读物方面,选题限于现代文学和一些古典小说的节译,似乎范围窄了一些。我们考虑是否可能选录一些古代文学中的优秀的有人民性的短小著作,分别改编或编注几种通俗读物,以开拓读者的眼界。

难字注音问题,确有必要;而且似乎要多注些。目前业余小学高小水平的工农读者,不少人识字仍然不很多。但考虑到一部分读者不认识拼音字母或不习惯于拉丁字母,可考虑同时加注同音汉字。

我们读了三种样书,觉得《棉花增产讲话》和《农村用电常识》两书在文字通俗和内容生动两方面做得都还不够。前书平铺直叙,像一篇总结,夹杂了不少文件上的用语,有些名词术语,对只具有高小语文水平但缺乏自然科学知识的农村读者,看来不易理解。后书虽然采用了一些快板诗的形式,但这些诗还未很好加工,读来干涩不顺口,而且全书不够通俗,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虽采取一些像快板诗的形式,仍未能解决通俗化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求文库能真正发挥作用,通俗问题应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不然,尽管内容上论点正确,选材也好,由于表达形式不行,同样不能为读者所喜爱。《农村用电常识》一书篇幅不多,但讲电在农业中的用途篇幅占得多了一些,我们的意见是多介绍一些“用电”和“用电安全”的知识,这样既有实用意义,又可以利用有限篇幅把主题讲得更详更透一些。

以上的意见很不成熟,仅提供参考。

(据文化部出版局编《出版工作文件选编(1958—1961)》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