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姑娘与外地姑爷
2025年10月01日
李庄姑娘与外地姑爷
香樟豆,圆又圆。研究学问不值钱。
来到李庄四年整,没人问俺热和冷。
光身汉,下决心,娶个太太待俺亲![1]
这首《香樟豆谣》的作者是董作宾,写的是1940年代一群年轻书生流寓李庄,在当地婚娶的故事。那时,中研院史语所与社会所、中博院、中国营造学社以及同济大学有数以千计的年轻人,多已到老大不小的婚龄。在那孤寂沉闷的环境,男女青年如涸辙之鱼,心灵的呼唤是一泓清泉。
1944年中秋,李庄张家四妹问贤(左六)与张松华(左五,穿黑西装)婚礼在大房山庄举办。二排大人左起张问郯(官周),蔡翼公、李济,右一张官周夫人袁继誉(张仲杰提供图片及说明)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尽管是战时他乡,还是有人把情丝系于这块土地,也有本地姑娘敢把绣球抛向那些外乡书生。从1942年史语所事务员汪和宗娶镇上姑娘王友兰开始,次第成为当地姑爷的有营造学社的陈明达,史语所的杨志玖、王志维、逯钦立、李光涛等若干人。考古组石璋如回忆:“南溪原是四川的米仓,张家靠着粮食生意,家业逐渐兴旺,在明末清初盖了这些房子。张家的后裔在民国三十年还住在那边,像李光涛、王志维二位先生就娶了张家的后人。王太太娘家就住在田边上、柴门口附近的张家,李太太娘家就住在上板栗坳的半山一带。汪和宗太太的娘家住在李庄街上。我们有不少同人就是这时在四川结婚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