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井处有炊烟
1941年,尹焕章的妻子许玉珉千里寻夫,从河南南阳来到乐山安谷乡。战时夫妻团聚,尹焕章异常珍惜,他利用空余时间养鸡、养羊、种菜,改善生活。但妻子终不适应蜀地乡间生活,尤其是冬天小半年的阴翳潮湿。住了两年后,返回南阳,仅过一年,就在老家病逝。
1944年底,尹焕章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卧病在床,长达半年。1945年3月7日,李庄中博院总干事曾昭燏在给李济的信中写道:“今日赵香山(即赵青芳)接乐山尹子文之友来信,云尹患病,周身发肿,卧床不起,但食量尚佳,大小便亦好,已去快信问其病严重否,如严重,恐须派人往乐山一行。”[28]
生病的半年中,蒙房东李大娘及其儿女照料,尹焕章渐得康复。后经李大娘介绍,认识了五通桥小学女教师邓文君。邓嘉嵋向笔者介绍:
那时,我母亲邓文君是一位小学教师,出生在四川犍为县黄村乡,最初叫邓显英。我外公叫邓泰嘉,外婆邓杨氏。母亲8岁时,外公去世,为葬外公,外婆将部分田地典与族人,余田供外婆与我母亲生活。入不敷出时,外婆做针黹补贴家用。在我母亲10岁时,田全卖了,他们母女二人投靠在乐山张公桥开裁缝店的舅父杨树荣。外婆做针线、包洗衣维持生计。母亲断断续续读了六年私塾。1940年开始,经人介绍,在乐山“茶房小学校”教书,下半年,我母亲考入乐山师训班,培训了两个月。后辗转执教几所小学,1946年与我父亲结婚时,在沙湾小学任教。[29]
1946年春,37岁的尹焕章和而立之年的邓文君喜结秦晋,他们的年龄职业也算般配,女方唯一的担忧是抗战胜利要离开乐山,随夫去到遥远的南京,未来的生活不甚分明。
有水井就有炊烟,这样的故事,在安谷乡还有好几起。与尹焕章同守三氏祠的故宫博物院职员梁廷炜,其长子梁匡忠也是故宫职员,与峨眉县城一糖果店老板的女儿刘玉娥喜结良缘。梁匡忠刘玉娥在峨眉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峨生”;在安谷生了一个女儿,叫“嘉生”(乐山旧称嘉定)。尹焕章后来得了一个女儿,取名嘉嵋[30](乐山和峨眉)。相似的家庭背景,尹家与梁家就像亲戚。“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好山水成就婚姻良缘与生命传承。
1946年9月10日,中博院存藏在安谷乡的文物开始转运。从水路先运至乐山东郊的省粮食储运局乐山仓库马鞍山分库。10月7日,90箱文物装载三车,从乐山由汽车运往重庆,三日后运抵长江南岸重庆向家坡原贸易委员会仓库。10月11日卸车入库的当日,尹焕章致信报告。
济之主任:
十月七日,职由乐山马鞍山押运我处文物三车出发,至十月十日晚抵渝,十一卸车,装入故宫博向家坡临时十八号仓库,集中另放一堆,一切尚称顺利。职亦住该院仓库,以后当随时呈报也。若有所示,请直寄渝该院为盼。专此敬祝
研安!
职 尹焕章 敬上 十月十一日晚
1946年秋,邓文君随夫尹焕章离开乐山时,与母亲的离别照(邓嘉嵋供图)
信上有“京博收文第二〇九号,35/10/14”毛笔小字一行,为收到此信存档时的编号;附纸一张,尹焕章亲书:尹焕章(一)在渝通讯处:重庆南岸海棠溪百子桥敦厚上段4号,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那科长心如[31]劳转;(二)住:南岸向家坡故宫博仓库(前贸易委员会旧址)。[32]
此时,在李庄的史语所和中博院大部队也正要全部撤离东归。李济接到信,心里终于踏实,即嘱咐尹焕章偕夫人邓文君负责押送文物到南京。1946年12月5日,中博院的文物箱及尹焕章一家,搭乘“民万轮”顺长江东下,16日抵南京。
安谷镇存藏的故宫南迁文物,转运重庆后,1947年5月31日陆续东运,12月8日全部入藏南京朝天宫故宫南京分院仓库。[33]此时在南京,尹焕章又与乐山安谷乡相处七年的友人相聚。梁廷炜父子仍在南京朝天宫故宫博物院分院工作,一家住在铁皮搭建的房子里,夏热冬冷。峨眉女儿刘玉娥与乐山妹子邓文君已拖儿带女,两家走动殷勤,说乡音,聊故人,一起做家乡菜,缓了相思,又起相思。梁家后来回了北京,两家仍时有走动。直到晚年,邓文君还常用乐山话念叨“刘玉娥,峨生,嘉生,金生”[34]——那些平凡的名字背后有多少魂牵梦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