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后方戏剧现象概观[1]

大后方戏剧现象概观 [1]

大后方戏剧现象是对1937—1945年前后,以抗战陪都重庆为中心,遍及川滇黔桂数省(大后方)的戏剧演出、创作与研究等的总称。该现象经历了逐渐生成、勃兴、潜沉直至消亡的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历史时空中留下了如同电闪雷鸣般惊天动地的一划。

虽然大后方戏剧已落幕剧终,但通过阅读一些当时留存或事后追忆的材料(如广告、海报、剧照、布景图、导演手记、回忆录等)我们仍可能想象当年的盛况与荣光。这里主要是指当时“活”的戏剧动态及其载体,如戏剧运动、戏剧组织、戏剧演出等。更重要的,如同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文学、艺术、文化运动那样,大后方戏剧现象虽已随时空流逝而消退,但留下了许多超越具体时空现象的财富,这里主要指当时物化为文字而流传至今的“死”的戏剧剧本与戏剧论著等,也包括某些有文物价值的戏剧建筑,以及海报、照片、广告之类……前一类不妨称之为具体时空现象,后一类则可称之为超具体时空现象或成果。本文对大后方戏剧现象便按这类划分标准进行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