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辨证方法
经络作为联系机体表里、内外、上下、脏腑的通道,在疾病过程中,常因相关经络循行部位经气运行的失常,出现诸如太阳病头项强痛、少阳病胸胁苦满、阳明病目痛鼻干、太阴病大腹满痛、少阴病咽干而痛、厥阴病巅顶头痛等特征临床表现,这些无疑是临床作出病证类型判断的重要依据,有时也是立法处方的重要参考,这便是经络辨证理论存在的意义。当然,应当明确的是,《伤寒论》提及的许多病证又非经络辨证所能概括,这也是其仅能作为《伤寒论》辨证补充的原因所在。
除经络辨证外,《伤寒论》中还有较多对气血津液病理变化的描述,更有诸如卫、气、营、血功能失常的相关病证记载,甚至还牵涉到三焦部位划分的内容,所有这些,都成为《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辨识疾病的方法与后世的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理论相比虽然显得至为稚嫩,却成为后世相关辨证理论得以成功构筑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