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辨病发阴阳
2025年09月26日
五、辨病发阴阳
【原文】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發于陽,七日愈。發于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7)
【释义】
本条以寒热二症辨别阴阳。六经病证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不同,临证当详细辨证。一般而言,三阳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三阴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本条指出,发热恶寒为发于阳,无热恶寒为发于阴,是根据发热的有无来首辨六经病的阴阳属性,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夫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因此,本条实为六经病辨证之总纲。邪在三阳,多为正盛邪实,正邪斗争较为激烈,故发热是其常见证候。如太阳病之发热恶寒、少阳病之寒热往来、阳明病之但热不寒。而病入三阴,机体抵抗力较弱,正邪交争不明显,甚至正气无力抗邪,故多为无热恶寒,甚或有手足厥冷,身踡脉微等阴寒证。以上为言其常,但常中亦有变,如太阳伤寒证初起也有一个“或未发热”的阶段,少阴病阴盛格阳之时亦出现“身反不恶寒”的情况,临床当知常达变,随证而辨,不可拘泥。
【析疑】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是对疾病愈期的一种预测。阳数七、阴数六之说是依据伏羲氏河图生成数推演而来。病为阳证,当在阳数之期愈;病为阴证,当在阴数之期愈。这种预测方法的实际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