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苦酒汤证

三、苦酒汤证

【原文】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312)

苦酒湯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棗核) 雞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雞子殼中)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嚥之。不差,更作三劑。

【词解】

①生疮:指咽喉部发生溃疡。

②苦酒:即醋。

③刀环:即刀柄一端之圆环,便于放置蛋壳。今可用铁丝作带柄圆环以置蛋壳。

【释义】

本条论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的证治。咽部受到疮伤,出现局部溃疡,疼痛较剧,波及会厌,因疼痛而难于语言,甚者不能发出声音。此因痰火郁结所致,故治宜清热涤痰、敛疮消肿之苦酒汤。

【方解】

方中半夏辛燥涤痰散结;鸡子白甘寒清润利咽;苦酒味酸苦,消疮肿,敛疮面。半夏得鸡子白,有利窍通声之功,无燥津涸液之弊;半夏得苦酒,辛开苦泄,能加强劫涎敛疮的作用。全方共成涤痰消肿,敛疮止痛之剂。

本方服法强调“少少含咽之”,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患处,有利于对咽喉局部疮面的治疗,以提高疗效。

【医案选录】

严某,男,石匠。咽中痛,声喑,吞咽困难,脉象两寸独浮虚。诊断:少阴之经,循咽喉,系舌本。阴火上炎而致咽痛。处方:苦酒汤。取鸡子白清火润肺,半夏破结散邪,合苦酒酸以散瘀解毒。仅服1剂,痛止,声开。(游建熙.医案四则[J].广东中医,196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