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瓜蒂散证
【原文】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①,胸中痞鞕,氣上衝喉咽,不得息②者,此爲胸有寒③也。當吐之,宜瓜蒂散。(166)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搗篩,爲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諸亡血虚家,不可與瓜蒂散。
【词解】
①寸脉微浮:微,作“稍微”解,非指微脉。即寸脉稍显浮象。
②不得息:一呼一吸谓之息。不得息,即呼吸不利。
③胸有寒:寒,作“邪”解,指痰浊宿食等实邪。胸有寒,即痰浊宿食等实邪壅滞于胸膈。
【释义】
本条论述痰阻胸膈证治及其与太阳中风证的鉴别。“病如桂枝证”,是说患者具有恶风、发热、自汗、脉浮等症状,与中风表虚证相类似。但其人头不痛、项不强,且浮脉仅见于寸部,又有别于中风证。“此为胸有寒也”属自注句,指出痰实壅遏胸膈是其病机。本证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是其主症,也是与桂枝汤证的鉴别要点。痰实停滞胸膈,阻遏气机,故胸中痞硬;痰随气逆,则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因卫阳出于胸中,肺又外合皮毛,故胸中邪壅,肺卫失宣,营卫失和,可出现“病如桂枝证”的情况。本证痰实阻遏胸膈,病位偏高,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疗原则,当因势利导,用瓜蒂散涌吐痰实。
【方解】
瓜蒂散由瓜蒂、赤小豆、豆豉三味药组成。方中瓜蒂味极苦,性升催吐,善涌吐胸膈痰涎宿食,为君药。赤小豆味酸,善于祛湿利水,为臣药;二者配伍,酸苦涌泄,催吐之力倍增。豆豉轻清宣泄,载药上行,为佐使之用。三药相合,共奏涌吐痰食之功。
本方涌吐之力甚猛,且瓜蒂有毒,临床必须注意使用方法:其一,瓜蒂、赤小豆各取等份,分别研为细末,混合均匀,每次仅取1~2g,用豆豉10g煎汤冲服。其二,从小量开始,根据病情逐渐增加药量,但应中病即止,切勿服用过量。其三,若服药后不吐者,可用洁净鹅毛或手指探喉以助其涌吐。其四,本方只宜用于邪实而正不虚者,年老体弱、孕妇产后、咯血、吐血等气血亏虚之人皆当禁之。
【医案选录】
张某,男,59岁。因平素性情暴躁,更加思虑过度,经常失眠。后遂自言自语,出现精神失常状态,有时咆哮狂叫,有时摔砸杂物,嬉笑怒骂变动无常。如此情况延续月余,家中杂物摔砸已尽,渐至见人殴打,因此锁闭室中,不敢令其出屋,百般医疗,均无效果。邀余处方,余谓古人对精神错乱的认识,谓系痰涎蒙蔽清窍,须用涌吐之剂使痰涎涌出,方能有效。余遂疏瓜蒂散与之:瓜蒂10g,豆豉10g,赤小豆30g,煎汤顿服。连进2剂,其呕吐黏涎3次,毫不见效。后因房门锁开,乘机蹿出,竟将邻人殴伤,并将所有杂物尽行砸碎,因此家中苦闷无法维持,一再强余设法治疗。余因与患者之子相知素深,遂不顾一切地与大剂瓜蒂散与之:苦瓜蒂21g,赤小豆30g,煎汤顿服。服后隔半小时便开始作呕,连续两昼夜共呕20余次,尽属黏涎。自呕吐开始,便不思饮食,一日后周身困顿不欲活动,困睡至第三日忽然清醒,后以豁痰通窍安神之剂调理而愈。(邢锡波.伤寒论临床实验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