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阳明病愈期
【原文】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①。(193)
【词解】
①从申至戌上:系指申、酉、戌三个时辰,即从15时至21时这段时间。
【释义】
本条从天人相应的观点预测了阳明病欲解的有利时间。申、酉、戌三个时辰,正值太阳逐渐西下以至黄昏,自然界的阳气逐渐衰退。阳明病属阳热亢盛之证,此时可乘自然界阳气的衰减,在里之邪热因而受到顿挫,且人体之阴气可借天恢复,故有利于泻热于外,所以为阳明病欲解时。
【析疑】
关于阳明病在申酉戌时的两种不同转归:阳明病发潮热,多在日晡时,此时阳明经气旺盛,邪正剧争,故潮热。由此可见,阳明在申酉戌时可有疾病欲解和潮热病进两种相反的转归。对此李克绍在《六经病欲解时的机制及其临床价值》一文中有合理的解释:“六经病解,虽然都与天阳的活动有关,但外部影响只不过是一个有利的条件,究竟能否自解,关键仍决定于邪正进退的情况。也就是说,只有在患者自身正气逐渐充实,邪气逐渐衰退的情况下,才有自解的可能,否则便不会欲解。举例说,阳明病本当解于申至戌上,但是阳明病发潮热也在此时,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一是病势在衰退,一是病势在发展。尤在泾云:‘阳明潮热发于日晡,阳明病解亦于日晡,则申酉戌为阳明之时,其病者邪气于是发,其解者正气于是复也。’其所谓‘邪气于是发’者,是指邪气盛时而言;‘正气于是复’者,则是指邪气衰时而言。邪气盛时,病势在发展,凡偏外的肌肉肤表之热,当申至戌上,必随天阳之降而趋向于里,‘由外之内而盛于内’,使阳明胃腑之热势更张,由身热变为潮热,论中对潮热的病理解释是‘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外欲解’是外部之热尽归中土的意思。至于邪气衰者,是指病情在缓解,病邪已不向里发展,值日西而阳气已虚之际,更有利退热,故病则欲解。”(李克绍著.李树沛,姜建国辑.李克绍医学文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