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阳病传变
【原文】
傷寒①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静②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③者,爲傳也。(4)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爲不傳也。(5)
【词解】
①伤寒:伤,感受的意思;寒,统指外邪。伤寒,即感受外邪,属广义伤寒。
②脉若静:静,与后文“急”相对而言。脉静,指脉象没有发生特殊变化。
③脉数急:急,疾速。形容脉率加快,脉象已经发生改变。
【释义】
第4条论根据脉症辨太阳病传与不传。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发为太阳病。而太阳病初起,亦有传变的可能,究其传与不传,当据脉症而辨,不可拘泥于时日的多少。如果脉象与太阳病的其他症状相符,则知病仍在太阳,没有传变;若频频出现恶心欲吐,烦躁不安,又见脉象数急者,即使是在太阳病初期阶段,也表明病邪已向内发展,传入他经了。
第5条承接上条说明太阳病不传变的根据。据《素问·热论》计日传经之说,伤寒二日,阳明受病;伤寒三日,少阳受病。今病已二三日,既不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的阳明证,也不见“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证,则知病邪仍在太阳,没有发生传变。
以上两条举例说明判断太阳病是否发生传变的依据,第4条言以脉为主,第5条言以证为主,提示判断病情传变应以脉证为凭,不可拘于发病的时日,此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原文】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①故也。若欲作再經②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8)
【词解】
①行其经尽:经,指阶段、过程,即六日为一经,古人以此作为观察外感病发展变化的依据。行其经尽,指六日已终了。
②再经:病情进入第二个过程。
【释义】
本条论太阳病经尽自愈与预防传经的方法。头痛是太阳病的主症之一,它的轻重缓急,代表着太阳经邪气的进退及经气的通利与否。据《素问·热论》云:“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说明太阳病经过六七日,正气逐渐恢复,邪气逐渐消退,俟其正胜邪却之时,即有自愈的可能。若至七日以上,头痛不愈,此为太阳经邪气不衰,病情有可能传变,病程延长,即“欲作再经”。太阳传里,多入阳明,欲防内传,可针足阳明经穴位,先安未受邪之地,以振奋正气,截断病邪,所谓“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至于针足阳明经之选用何穴,一般认为可取足三里穴,因此穴可强壮正气,能增强机体抗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