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说

概 说

“厥阴”包括两个不同的系统,其一是基于厥阴所属脏腑、经络及其生理功能而言,包括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在内;其二是本于阴阳学说立论,厥阴即尽阴,是阴之尽头之意,所谓“厥者,尽也”,概指阴阳之间互为交通、阴极阳复这种如环无端相互连接、阴极阳生相互转化的特殊关系。

基于上述不同认识,对厥阴病内容的把握可依照下述两种不同的途径:从脏腑、经络及其生理功能失常的角度分析,所述厥阴病证应包括厥阴肝、心包所属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在内,从《伤寒论》固有内容来看,又更多侧重于足厥阴肝经所属脏腑、经络病理改变及其诊治的描述,诸如肝邪乘犯脾胃、肝热下迫大肠、肝血不足复受寒凝等;若基于阴阳学说厥阴而论,则厥阴病证包含由阴阳失去正常交通而致阴阳阻隔的厥证及阴阳消长、阴极阳复而致的厥热胜复证。当然,上述两类病证并非互不相干,其间又存在相互联系,如由肝气郁滞或肝血不足复受寒邪凝滞导致阴阳阻隔的厥证,其性质又属于阴阳学说厥阴病范畴。

从厥阴病整篇分析,仲景在阐述上述两种不同内涵厥阴病诊治同时,还连类论及了多种类似病证的证治,如在阐述厥阴肝邪乘犯脾胃而致上热下寒证同时,并述肺热脾寒的麻黄升麻汤证及胃热脾寒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论述肝寒犯胃的呕哕证时,并述证属少阳枢机不利的小柴胡汤证及实邪壅滞、胃气上逆证等。应当明确,这些内容虽亦见诸厥阴病篇却非真正意义的厥阴病。相反,如从阴阳学说角度分析,则多种厥证或厥热胜复证尽管与心包、肝等病理无任何关联,亦应属于厥阴病的范畴,这也正是仲景将该部分内容列于厥阴病篇的缘由所在。

由于厥阴病内涵的多元复杂性,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亦自然未能一言以蔽之。若从脏腑经络范畴厥阴来看,《伤寒论》中所述厥阴病可由少阳胆邪内陷,或由邪入厥阴本经,或肝气自郁等致成,后世热闭心包、痰热内陷心包等则应是对《伤寒论》厥阴病病因病理理论的补充;至其病情发展,亦应包括肝气郁久致阳郁不达、气郁化火耗夺阴血及寒凝血结成瘀、阳虚至极而致外散等不同转归。若从阴阳学说范畴厥阴分析,则一切能导致阴阳阻隔或形成厥热胜复的原因都是厥阴病的成因,其转归既包括热盛不止化为痈脓证及阴盛阳亡的虚寒死证,亦包括阴阳阻隔未得通达而致的阴阳离决证,其预后视其证情不同而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