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少阴三急下

二、少阴三急下

【原文】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320)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321)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322)

【释义】

以上3条论述少阴急下证的证治。第320条以“口燥咽干”为重点。感受外邪“二三日”即出现口燥咽干,知患者素体肾阴亏虚,具有体质性发病的因素。邪从本而化,火热内炽,进一步损伤阴液,口燥咽干提示肾水有告竭之危,故须急下之。本证肯定具备阳明燥结的脉症,如腹胀满、不大便、潮热等。为了突出肾水枯竭的病机特点,所以只是强调了“口燥咽干”一症,而省略了阳明燥热的脉症。

第321条论燥屎内结,迫液下泄,火炽津枯者,治当急下。自利清水,色纯青,指所下为黑色臭秽污水,是燥屎结聚肠间,逼迫津液下泄,所谓热结旁流即此。燥屎内结,腑气壅滞,故心下必痛;燥热内炽,灼伤真阴,则口干燥。本来阳明燥热,结为燥屎,阴液损伤的程度就已经十分严重,而又“自利清水”,说明阴液仍然不断下泄,必然损及肾阴。本证不但病情重,而且病势急,元阴枯竭迫在眉睫。如不急下,有亡阴而死之虞,所以当须急下。文中“可下之”三字,《金匮玉函经》及《注解伤寒论》作“急下之”,结合上下文分析,当以“急下之”为是。

第322条论燥屎内结,肠腑阻滞,土实水竭者,治当急下。少阴病六七日,病程较长。此时腹胀者,多是阴液枯竭,燥屎内结,肠道闭阻。当此无水舟停危险之时,只有急下之,才能挽救肾水,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上述3条合称“少阴三急下证”,既体现了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又体现了泄阳明以救少阴辨证论治的整体观。

【析疑】

对于少阴三急下证有不同的认识,有认为属于阳明病,有认为属于少阴病。若联系前面的阳明三急下证,就会体会出仲景在少阴病篇又重复设立急下证的用心。阳明急下证,是从阳明燥热的角度,阐述燥热容易伤阴,阳明病之危就在于阴竭,以及泻燥热以救阴液的治疗思想。而少阴急下证,又是从少阴肾水的角度,阐述燥热虽在阳明,病久必伤肾水,少阴病之危不但危在亡阳,还有危在亡阴的情况,以及泄阳明以救少阴的治疗思想。可见,是阳明病还是少阴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分理解仲景的良苦用心和设立少阴急下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