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经病的传变
2025年09月26日
六、六经病的传变
六经病包含的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及厥阴病,构建了疾病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的动态变化模型,反映了众多疾病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完美地展示了疾病动态演变的规律。
《伤寒论》对六经病浅深、表里、轻重演变的描述通过传变来加以概括。所谓“传”是指疾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疾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转变。传和变常相互并称。
《素问·热论》虽然早已认识到六经病传变的基本病理现象,但由于受“计日传经”说的约束,其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不高,张仲景批判地继承了《素问·热论》相关理论,跳出了“计日传经”说的框框,指出了传变与否不能拘于时日,而应以脉证为凭的科学判定方法。对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更从患病机体的正气强弱、感受病邪的轻重、治疗护理的当否等方面去加以全面认识,客观反映了疾病传变的本质。
通过对众多病证的仔细观察,大致得出邪盛正衰则疾病多由表入里、由阳转阴;正复邪衰则疾病多由里达表、由阴出阳。传变除表现为上述两大趋向外,《伤寒论》还提出了几种常见的传变形式,即合并、并病与直中。所谓“合病”是指六经病中两经以上疾病同时出现的复杂病证;“并病”是指一经病证未罢,其他经病证又起的复杂病证,与前者比较,并病的多经同病有着先后的时间顺序;“直中”则指病邪不经三阳而直犯三阴,导致三阴病证,包括直中太阴、少阴、厥阴等,多由于素体正气虚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