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
七、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
药物在体内所产生的疗效主要受下列几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用量、剂型、用药途径、多药并用以及患者的生理因素、病理状态等,都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1.药物的用量:用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一般地说,在一定范围内用量越大,产生的作用也越强。能获得良好的疗效而又安全的剂量称为常用量,常用量对大多数患者能起到理想的治疗作用。对于少部分作用强烈或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国家药典都规定了“极量”,即最大的用量,超过极量就可能引起中毒。患者不能自行使用极量。极量必须由医师在处方剂量旁签字,并在医师指导和监督下方可使用。
2.药物的型剂和用药途径:药物有多种不同的剂型,如注射剂、片剂等。同一药物不同的剂型,通过不同的用药途径,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一般地说,注射药物比口服药物吸收快,作用往往较显著;在口服制剂中,液体制剂又比片剂、胶囊剂等容易吸收。因此,在重症或抢救情况下,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师确诊后及时按病情使用注射药物来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如自行选购使用口服药物,常会延误治疗。
3.同时应用多种药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或先后应用,有时会产生一定的相互影响。只有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地联合用药,才会增强疗效,否则可能会造成药效减弱或对消,甚至会增加毒性作用。我们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患者安全的联合用药,称为“配伍禁忌”。很多药物说明书上都注明有“禁忌”或“注意事项”。患者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才能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4.年龄:药物作用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影响尤为突出。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因肝、肾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用药时要按医嘱严格控制好药物的剂量,否则易引起药物过量致中毒。老年患者,特别是年龄偏高的老人,其肝、肾功能和其他大部分生理功能都减退,对药物的解毒和排泄能力显著降低,因此用药剂量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和调整。
5.性别:男女存在生理上的差异。性别不同常常会影响药物的作用。妇女有月经、怀孕、分娩、哺乳等生理特征,女性在月经期与怀孕期,子宫对某些药物如导泻药特别敏感;而在怀孕期或哺乳期,某些药物又可能通过胎盘循环进入胎儿而致畸,或通过乳汁被婴儿吸入而造成中毒。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应尽量避免用药,必要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选用药物。
6.病理和精神状态:两者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疾病可干扰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还会改变药物在体内的解毒和排泄过程,以致影响药效,严重时还可能增加毒副反应。如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正常剂量的庆大霉素也可能会引起蓄积中毒。同样,患者的精神状态也与药物的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患者如能以乐观态度正确对待疾病,与医师密切配合,可减轻痛苦,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药物发挥疗效和疾病的治愈。若悲观消极,失去信心,患者的整体状态失调,即使使用了有效的药物,但最终也不能得到理想的疗效。
7.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对于别人也许是很少的剂量,而对该患者已是中毒剂量,我们称之为“高敏性”;另有一些患者则恰恰相反,对某些药物很不敏感,甚至用到一般人的中毒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耐受性”。因此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剂用量和每日用药的次数,即用药要做到“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