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概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患者,主要以空气、飞沫传播。在人多拥挤环境及人体免疫低下的情况下造成发病和传播,病后对该型病毒具有免疫力。

【诊断】

1.多以冬春季节发病,但大流行不受季节限制。

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主要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上呼吸道症状可见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尚可见恶心、呕吐、腹泻,但少见,病程一般为3~5日。

3.体温升高及咽部充血。

4.血常规及血清学检查可有异常反应。

【用药】

1.对症治疗:解热镇痛如柴胡注射液,4毫升,每日2次肌内注射;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板蓝根冲剂、维C银翘片、桑菊感冒片等。咳嗽服用通宣理肺丸、复方甘草合剂、喷托维林(无痰者)等,咽痛可服六神丸及含化利咽类含片,鼻塞、流涕可口服氯苯那敏及用1%麻黄碱液滴鼻。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病毒唑)200~40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或口服吗啉胍100毫克,每日3次。

3.抗菌药物治疗:继发感染或预防细菌感染。

阿莫西林,500毫克,口服,每日3次。

或:氧氟沙星,200毫克,口服,每日3次,每个疗程为5~20日。

【提示】

1.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进食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葡萄、梨等。

2.流感疫苗接种对体弱多病及医务人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附:非典(SARS)病例的诊断(试行)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患者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

(2)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非典正在流行的地区。

2.症状与体征:有发热(>38℃)和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咳嗽、呼吸加速、气促、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啰音、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早期血白细胞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学检查: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二、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中的1(1)+2+3或1(2)+2+3。

2.临床诊断病例标准:“诊断依据”中的1(1)+2+3+4或1(2)+2+3+4+5。

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