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异感症

咽异感症

【概述】

咽异感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常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部堵塞感或其他各种症状,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咽异感症可以是慢性咽炎的一种表现,但和慢性咽炎是有所区别的。

咽异感的病因较复杂,一般认为有以下原因:

1.咽部的神经很丰富,与腹部、食管、颈部神经和肌肉有较多的联系,因此它们之间有病可互相反射,这些器官有病咽部可产生异物感。如咽炎、扁桃体炎、悬雍垂过长、鼻咽及下咽异物、下咽肿瘤、会厌囊肿、舌根扁桃体炎等。

2.通过神经反射,胸腔及腹腔内器官的病变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胃溃疡、胆结石、肺肿瘤、主动脉瘤、心脏肥大等。

3.颈部骨性组织和软组织病变,如舌骨过大、颈动脉瘤等。

4.精神因素,这和间脑,尤其和下丘脑有关。

5.全身因素,如绝经期、烟酒过多、甲状腺功能减退、风湿病、痛风、重症肌无力、脑干的病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的贫血等。

【诊断】

1.咽部有异物感,有时为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有东西黏在咽部感、蚂蚁爬样感、烧灼感,但无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这一点在鉴别是否是食管肿瘤引起时十分重要,食管肿瘤的突出表现为吞咽疼痛或困难。

2.异物感的部位多在咽中线或偏一侧,多在舌骨的高度,少数患者无法指出具体部位。

3.即使是咽有明显的病变,如萎缩性咽炎、舌根扁桃体肥大等,也要注意这些疾病和全身疾病的因果关系。一般地说,缺铁性贫血可引起萎缩性咽炎,鼻窦炎可引起舌扁桃体肥大,糖尿病等也可引起口腔干燥,均导致咽异感症。

【用药】

1.咽部疾病可按慢性咽炎治疗。

2.中药治疗:

(1)五花汤:绿梅花、佛手花、川朴花、合欢花、玫瑰花各5克,郁金、大贝母、麦门冬、酸枣仁各10克。心情不畅、心胸闷胀者,加沉香、紫菀;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多梦者,加石斛、白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周为1个疗程。

(2)化痰散核汤:海浮石、昆布各15克,浙贝母、半夏、陈皮、枳实、郁金各10克,夏枯草15克。口干咽燥者,半夏减量,加玄参15克,麦门冬、干石斛各10克;胸闷、嗳气明显者,加薄荷、苏梗各10克;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者,加山栀6克,合欢花、酸枣仁各10克;咽痒咳嗽者,加桔梗6克,射干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消梅散核汤:半夏、厚朴、柴胡、香附、红花、白芥子各10克,桔梗、陈皮、甘草各6克,升麻4克。理气化痰,活血散结。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理气豁痰汤:炒柴胡、香附、青皮、川厚朴各10克,法半夏12克,茯苓、海浮石各15克,射干、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日为1个疗程。该方用于咽异感症伴痰多者。

【提示】

1.首先要戒除烟酒,少食过于辛辣、油炸食品。

2.积极治疗急性咽炎、鼻炎及鼻窦炎,防止急性疾病转为慢性。

3.纠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治疗全身疾病,增强抵抗力。

4.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吸入粉尘及有害气体,积极参加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