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
【概述】
此病系鼻腔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俗称“伤风”或“感冒”,但与流行性感冒有别,故又称为普通感冒。
此病系流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春之交,气候变化不定的季节最盛。感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发病期、恢复期及免疫期,故列为一独立疾病。发病时常并发咽、喉及气管等上呼吸道炎症。
感冒包括鼻、咽及喉的急性炎症,常为单发,亦有综合发病,故有人称感冒为一综合征。而急性鼻炎常作为感冒的首发或继发症状。因此,常把感冒与急性鼻炎等同。严格地说,急性鼻炎应称为鼻感冒。
感冒之后,仅有短暂的免疫期。所以,有易病倾向者,常反复发生。
【诊断】
1.潜伏期:一般于感染后1~3日,有鼻腔内不适感、全身不适及食欲减退等。
2.初期:开始有鼻内和鼻咽部瘙痒及干燥感,频发喷嚏,并有畏寒、头胀、食欲减退和全身疲乏等症状。鼻腔检查可见黏膜潮红,但较干燥。
3.中期:初期持续1~2日后,出现鼻塞,流出多量水样鼻涕。常伴有咽部疼痛、发热,热度因人而异,一般在37~38℃,小儿多有高热达39℃以上者。常同时伴有头重、头痛、头皮部有痛觉过敏及四肢酸软等症状。此期持续1~2周,鼻腔检查可见黏膜红肿严重,鼻道内分泌极多,为黏脓性。
4.晚期:鼻塞更甚,甚至完全用口呼吸。鼻涕变为黏液脓性或纯脓性。如鼻窦受累,则头痛剧烈,鼻涕量亦多。若侵及咽鼓管,则有耳鸣及听力减退等症状。炎症常易向下蔓延,致咽喉疼痛及咳嗽。此时,检查可见下鼻甲红肿如前,但鼻道内有多量脓涕。此期持续3~5日,若无并发症,鼻塞减退,鼻涕减少,逐渐恢复正常。但一般易并发鼻窦炎及咽、喉及气管等部位化脓性炎症,使流脓涕、咳嗽及咳痰等拖延日久。
5.免疫期:一般在炎症消退后可有1个月左右的免疫期。过后免疫力迅速消失。
【用药】
1.抗病毒治疗:
吗啉呱,0.1~0.2克,口服,每日2~3次。
中成药: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夏桑菊冲剂等。
2.局部用药:
1%麻黄碱液,滴鼻或喷雾,每日3~4次。
【提示】
1.增强身体抵抗力:加强身体锻炼,冬天多在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提倡用冷水洗脸或冷水浴,以加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此外,适当休息,劳逸结合,增加营养。小儿要供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C等。
鼻病毒疫苗的研制有些成效,用以注射于成人中,可产生较高的血内抗体,并可防止感染。
小儿在流行期,可采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肌内注射,有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之效,一般2~4周注射1次。
2.避免传染:对空气传染的控制,虽经过各种研究,但尚无理想的方法。卧床休息,可以减少互相传染。养成喷嚏及咳嗽时,用手帕盖住鼻的习惯。在流感季节出入公共场所及接近患者时要戴口罩。
3.服用中草药:在流行时期可服用中草药用于集体预防,各地方剂很多,积累不少经验,现介绍常用的如下:
(1)菊花9克,桑叶9克,薄荷1.5克,代茶饮。
(2)苏叶6克,白茅根100克,水煎服。
(3)野菊花15克,芦根100克,水煎服。
(4)葱白连根15克,萝卜100克,水煎服。
(5)贯众30克,水煎服。
4.合并感染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