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鼻出血

老年人鼻出血

【概述】

老年人鼻出血的特点和儿童不太相同,常来势凶猛,反复发生,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因此掌握好自我防治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老年人鼻出血往往和年龄大、鼻中隔表面黏膜的血管老化容易破裂有关,而且老年人常患高血压、糖尿病及全身血管硬化,更容易发生鼻出血。和儿童不一样的是,老年人鼻出血除来自鼻中隔前方外,还可来自鼻腔后部的静脉,此处出血量大,患者常从口内大口吐血,情形让人十分紧张。

主要症状为:

1.鼻腔出血,常常呈水滴状往下滴,或因头抬高后流到口内吐出。

2.从口内吐出血水及血块,而且出血有明显特点,即出血可自行停止,但常间隔3~4小时反复出血,每次出血量基本相同,我们常称此为“定时、定点、定量”。

3.慢性出血特点是鼻涕中带血,有时为鲜血丝,有时为暗红色血丝。后吸痰中带血,常为血丝。反复大量出血的患者,可因贫血引起面色苍白、无力。

【诊断】

根据病史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诊断的关键是明确出血部位,有“定时、定点、定量”的特点,出血部位常来自鼻孔,经鼻孔往下滴的多来自中隔前方,经医师用鼻镜检查很容易发现。必要时化验血或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明确有无全身或局部的病变。询问病史注意有无高血压、血管硬化、糖尿病等病史。

鼻出血只是一种症状,应作出鉴别诊断的疾病如下:

1.血液系统疾病,通过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2.测量血压,防止忽略因全身疾病而引起的鼻出血。

3.鼻腔或鼻窦内肿物,经医师检查及拍X线片、CT检查可确诊。

【用药】

1.自我紧急处理:老人鼻出血后按照儿童鼻出血所述的方法自行或由家人协助紧急处理。

2.防止窒息:若以上处理无效,感觉出血主要来自鼻腔后方,此时最重要的是低头,将流到口内的血吐出。否则,由于后鼻孔出血凶猛,加上老年人容易误吸,容易将血液或血块吸入气管,造成窒息。由于鼻腔后方出血无法自行压迫或填塞止血,可用凉水轻拍患者前额或头后部,加快血管收缩,待出血略停止后,及时到医院就诊。

3.全身用药:老年人鼻出血后,抵抗力下降,而且由于血管破裂后修复能力差,可适当用抗生素及止血药。同时对全身疾病有针对性地用药,如降血压、防止心脏病发作的药物。

4.中医验方:

(1)降气止血汤:

旋覆花10克 代赭石30克 炙苏子12克 牡丹皮12克 赤芍12克 茜草12克 仙鹤草12克 制大黄12克 川牛膝12克 甘草6克

加减:血压较高者,加钩藤、菊花;伴发热者,加金银花、黄芩;便结者,将制大黄改为生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桑芩止血汤:

桑白皮30克 黄芩10克 山栀子10克 白茅根10克 白及10克 茜草10克 当归10克 旱莲草10克 怀牛膝6克

加减:鼻口干燥、口渴者,加芦根12克,天花粉10克;出血量多,黏膜充血者,加赤芍、生地、牡丹皮各12克;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6克(后下);头晕、头痛、口苦易怒者,加菊花10克,夏枯草6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加味茜根汤:

茜根12克 生地12克 黄芩10克 侧柏炭10克 阿胶珠10克 牡丹皮10克 竹叶10克 白茅根20克 麦门冬15克 甘草5克

加减:烦渴、口臭者,加石膏30克,知母15克;口苦目眩者,加龙胆草10克,炒栀仁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提示】

老年人鼻出血的主要因素是鼻腔血管硬化、破裂导致,在合并有高血压等疾病时更容易发生,预防鼻出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若在查体时发现鼻中隔偏曲明显,在身体条件许可时,应尽量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因为鼻中隔偏曲是鼻出血的局部基础。

2.在天气干燥季节,经常往鼻腔滴1~2滴复方薄荷油或氯己定鱼肝油,甚至家中的香油也可以。可买洗鼻壶,经常冲洗鼻腔,这样才能保持鼻腔黏膜总是湿润的,不容易出血。

3.饮食忌燥热、过于辛辣食物。

4.防止情绪过度激动。

5.防止便秘,因便秘时解便用力过大可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6.积极治疗高血压病,防止血压过高。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时,注意用量勿过大,若鼻腔开始有少量血丝时,应注意调整用量或暂时停用。鼻出血治疗后1周内,应坚持每日鼻腔滴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