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概述】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化脓性炎症,病变常同时侵及黏膜下层及骨膜,化脓性细菌多由咽鼓管侵入鼓室,其病变常涉及鼓室、咽鼓管和乳突,但主要在鼓室。
【诊断】
1.耳痛:为此病早期及显著症状,多为急剧发作,有些患者疼痛发作前可有耳内阻塞感或发胀感;疼痛常放射至乳突、头或牙部;鼓膜穿破流脓后,耳痛始减。
2.耳鸣:为初期常有的症状,耳鸣的性质多属低频。
3.耳聋:早期仅有轻度听力减退,为黏膜充血、鼓室气压改变所致。当黏膜和鼓膜肿胀、鼓室开始积液时才逐渐加重。
4.眩晕:炎症已影响到迷路,会有眩晕。
5.耳漏:鼓膜穿破后,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
6.全身症状:轻重不一,有恶寒、发热、全身无力、头痛及食欲不振等。
7.检查:起初鼓膜充血,标志不清,致鼓膜穿孔后,鼓室的分泌物向外耳道流出,乳突部可有压痛,听力检查多属传音性耳聋。
8.血液检查:白细胞增多,鼓膜穿破,引流建立后,白细胞数迅即降低。
不典型病例,症状可甚轻微,鼓膜充血不明显,且无穿孔。
【用药】
1.全身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调节饮食,疏通大便,早期正确而足量地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以防转为慢性,若能采取耳内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选用适宜抗生素,效果更佳;为消散鼻咽部炎症,促使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生理盐水或5%弱蛋白银滴鼻。
2.局部用药:
(1)鼓膜穿孔前:2%~3%酚甘油滴耳。
(2)鼓膜穿孔后:①3%过氧化氢或硼酸水洗净脓液,最好用吸引器吸净脓液;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使用氯霉素或新霉素氢化可的松滴耳剂、0.25%氯霉素甘油、复方黄连素滴耳剂等各种耳的局部制剂。
【提示】
1.必要时可选用鼓膜切开术、咽鼓管吹张术和鼓膜按摩术。
2.通过适当治疗,穿孔常可愈合,听力多可恢复正常。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则可形成中耳粘连症、鼓膜穿孔或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